懷孕期間保健品的補充原則是什么?
元素碘
胎兒缺碘可導致新生兒先天性克汀病及腦損害。我國推薦:孕婦碘供給量為每天175微克。孕婦每周至少食入含碘豐富的食品2次。烹飪菜肴時,不要提前放入食鹽,以免丟失碘。
是否需要額外補碘?
居住于內陸地區,幾乎不吃海產品的孕婦應補充碘。
元素鎂
低鎂可引起早產。國外規定:孕婦每日供給450毫克鎂,比正常成年女性多150毫克。含鎂高的食品有綠葉蔬菜、黃豆、花生、芝麻、核桃、玉米、蘋果、麥芽、海帶等。
孕婦鎂的攝入量常常不足。即使孕期飲食較為合理,其他營養都能達到供給量標準,鎂常常也僅能滿足需要量的60%左右。我國飲食中草酸、植酸鹽和纖維素含量較高,會影響鎂的吸收。
是否需要額外補鎂?
如果孕婦不能通過食物攝入足量的鎂,就應通過藥物額外補充。
元素鋅
胎兒期缺鋅,可導致胎兒體重增長緩慢。我國推薦:孕婦每日鋅的供給量是20毫克。孕前半期,每天膳食中鋅的需要量應為26毫克,孕后半期應為30毫克。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對于孕婦來說,每日飲食中鋅的供應量為25~30毫克。加拿大衛生部門規定:孕婦鋅供給量標準為每天13毫克。美國衛生部門規定:孕婦每天鋅的供應量為25毫克。
孕早期,血漿中鋅的濃度就有所降低。胎兒14周時,對鋅的需要量可增加7倍;從孕3個月開始,直到分娩,胎兒肝臟中鋅的含量可增加50倍。植物性食品鋅的吸收利用率很低,動物性食品是鋅的可靠來源。孕婦每天以攝入40-45毫克鋅為佳;哺乳期每天攝入54毫克為宜。含鋅量較高的食品有海產品、堅果類、瘦肉。100克牡蠣約含100毫克鋅,100克雞、羊、豬、牛瘦肉含3.0-6.0毫克鋅,100克標準面粉或玉米面含2.1-2.4毫克鋅。100克芋頭含鋅量達5.6毫克,100克蘿卜、茄子含鋅量為2.8-3.2毫克。
是否需要補充藥物鋅?
要由醫生來決定。攝入過多的鋅,可影響鐵的吸收利用。
維生素
孕婦肝臟受類固醇激素影響,對維生素利用率低,而胎兒需要量又高,因此孕婦對維生素需要量增加。
維生素A
幫助胎兒正常生長、發育。孕婦每天維生素A供給量為3000國際單位或胡蘿卜素6毫克。
維生素D
對胎兒骨骼、牙齒的形成極為重要。孕婦每天供給量為10微克。
維生素B1
能促進胎兒生長,還可維持孕婦良好的食欲及正常的腸蠕動。孕婦每天供給量為1.8毫克。
維生素B2
與胎兒生長發育有關。孕婦每天維生素B2供給量為1.8毫克,尼克酸15毫克。
維生素B6
可抑制妊娠嘔吐。孕婦每天供給量為1.5毫克。
維生素C
胎兒生長發育需要大量維生素C,它對胎兒骨骼和牙齒的正常發育、造血系統的健全和機體抵抗力的增強有促進作用。孕婦每天供給量為100毫克。
維生素B12、葉酸
能促進紅細胞正常發育,如缺乏可發生巨幼紅細胞貧血。葉酸可預防胎兒神經管畸形,補充葉酸推薦量是每天0.4-0.8毫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