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繡娘年收入超百萬 夏華代表:探索“授人以漁”致富模型
家在深山的78歲苗族繡娘潘玉珍,憑借一雙巧手繡出的圖樣,竟然年收入152萬元!市十五屆人大三次會議上,市人大代表、依文企業集團董事長夏華亮出的扶貧成果讓不少代表贊嘆。2020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三大攻堅戰進入收官之年。在夏華代表看來,如何讓扶貧對象不返貧,企業應探索“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可持續致富模型。
大山里的苗繡傳承人潘奶奶如何能年收入超過百萬元?夏華代表告訴記者,依文集團利用15年時間,深入到貴州、云南、甘肅、內蒙古等6個省市自治區,在大山深處的百余個村落里收集民族圖樣,并將很多快要失傳的民族紋樣一點點拆分出來,納入數據庫當中。截至目前,數據庫收集了5000余種民族美學紋樣和13000余名繡娘信息。而數據庫的另一頭,連接著全球超過400多家知名服飾公司以及1600余位設計師。
通過互聯網,這些沉睡在大山中的民俗寶藏煥發了光彩。來自全球的設計師可以從中尋求靈感,挑選圖樣后指定繡娘完成作品。“像潘奶奶這樣手藝精湛的苗繡傳承人,更是被我們打造成了知名IP,一接單往往就是幾十萬元的大單。”夏華代表笑著說。
除了在線上建立數據庫,夏華代表還帶著深山繡娘們開起了線下大集——深山集市,把帶著滿滿民俗味兒的深山大集開進了繁華都市的購物中心里,讓都市人零距離“趕集”。“去年我們把深山大集開到了僑福芳草地,讓繡娘們現場展示精湛技藝、展賣民俗商品,吸引了不少顧客。”她透露,就在1月17日,深山集市將攜彝族繡娘到王府井再次開集。
在成功打造了幫助深山繡娘致富的模型后,夏華代表的下一個目標也瞄向了北京的巧娘們。“最近我選了北京巧娘手工藝發展促進會理事會會長,我發現在北京也有著大量的巧娘,可以做出各具特色的精美手工藝品。”她希望,今后可以給北京的巧娘們也建立線上數據庫,幫助她們對接國內外公司,讓她們坐在家中就能接到訂單,增收致富。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 趙語涵
編輯:徐慧瑤
流程編輯 劉偉利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