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駛入2.0時代 國內巨頭玩轉電商興農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2020年的目標,也是多方努力的方向。
從去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提出“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確定農業生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仍將為2020年工作重點,到商務部研究院日前發布《2019中國電商興農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表明農村電商已成為推動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鄉村振興和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途徑,不難發現,依靠電商支持農村發展、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支持脫貧、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仍是國家大力支持的方向。
報告認為,從初期的“工業品下行”到現在的“農產品上行”,我國已經進入電商興農全面發展階段,在中國農貨上行體系中,新電商平臺重塑農產品供應鏈模式,讓小農戶與大市場實現低成本對接,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效助力了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這其中,既有國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又有各大電商企業推動。
蘇寧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之一,從農村電商發展初期的“下沉”,借助零售云門店的布局打通工業品下行通道,激活低線市場經濟并帶動消費升級,到如今農村電商新階段的“上行”,借助蘇寧拼基地、蘇寧村的建設打通農產品上行通道,蘇寧以智慧零售踐行了何為電商興農,助推農村電商一路從1.0時代駛入2.0時代。
打通供應鏈,布局下沉市場,蘇寧零售云定義農村電商新標準
報告引用了國務院對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未來要繼續開展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全面推進信息進村入戶,依托“互聯網+”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然而,如今縣鎮市場的線上滲透率卻不足20%,線下傳統夫妻老婆店也因人效、坪效低,數字化程度不高,經營方式陳舊等問題,面臨近30%的閉店潮。
面對這一現狀,蘇寧零售云成為打通全品類的智慧零售解決方案,形成“供應鏈+門店+社交玩法”的業務模式。以蘇寧的倉儲、物流為后盾,加盟商可以一鍵代發物流直接觸達用戶,蘇寧的雙線經驗和云貨架、微店等數字營銷工具,可以幫助商戶做出更好的產品組合,提高效率。數據顯示,在2018年新增的2000家零售云店中,超過80%的加盟商從傳統零售商轉型而來,平均單店銷售提升兩倍以上,資金周轉率提升6倍,復購率提高100%,利潤額則是市場同類業態的2-3倍。截至2019年年底,蘇寧零售云門店數量已經突破4800家。
互聯網在農村市場不斷的下沉,能促進傳統的生產和流通,優化重組業務流程及組織結構,提升效率。未來,以智慧零售為代表的互聯網經濟新模式也將隨著國家政策的推動,將紙面上的研究落到現實中。
“工業品下行”的同時,農業生產資料下行、農產品上行也值得關注和探討。據蘇寧零售云集團副總經理劉懷力介紹,零售云最開始做IT架構的時候,就兼容了農產品的上行,環節正在打通的過程中,“此外零售云平臺還致力于這一環節的產品化、品牌化和數字化,并與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微店等平臺或工具相結合,最終構建的場景就是要實現農產品的上行。”
挖掘特色產品,帶動返鄉就業,蘇寧“拼”模式閃耀農村電商新時代
除了零售云,在農村電商新時代的農產品上行推進中,蘇寧還以“拼基地”和蘇寧村扎根原原產地,一方面利用雙線融合的渠道優勢,為農產品打通上行通道擴大市場,增加農戶收入;另一方面向農戶開放賦能,共享流量資源,解決信息不對稱的難題, 在了解市場的基礎上調節產業結構,激發農產品創新點,挖掘深層次價值。
梁興晟便是因蘇寧村而受益的代表之一。自家創辦的聚晟米業在當地有口皆碑,前幾年在水稻收購價格一路走低,還有積壓風險之際,大學畢業的他毅然返回家鄉,選擇在蘇寧的電商平臺開店拓寬銷售渠道。背靠蘇寧強大的供應鏈,以及全場景零售布局的支撐,慶安大米很快獲得了廣泛的流量和資源,同時借助蘇寧強大的物流運輸支持,有了直接通過蘇寧擁抱市場的機會。
去年12月,在29周年生日之際,蘇寧推出鄉村振興“521”計劃——未來十年在鄉村地區布局5000個蘇寧村、2000個縣級蘇寧易購中華特色館、100000家蘇寧零售云門店。蘇寧希望基于智慧零售的發展,驅動和引領農產品生產制造的產業化、規模化和品牌化,從而打造城鄉對接、產銷對接的橋梁和紐帶,并通過金融、物流等資源的注入,實現從資源扶持到能力扶持、渠道扶持的全方位深度對接,最終要努力實現一個拼購村能夠造富一個村、推動一類鄉村產業升級、影響一個地區。
可以預見,在零售云、蘇寧村、“拼基地”的帶動下,更多鄉村將通過蘇寧平臺創造財富,享受互聯網和智慧零售帶來的巨大紅利。這一打造C2M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模式也將遍布鄉村市場,助力實現“村強、民富、產業旺”。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