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差勁”的父母卻培養出最棒的孩子,秘訣是什么?
父母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但,什么樣的生活才是最好的?
一款最新款的玩具?
一件價格昂貴且很漂亮的衣服?
價格不菲的興趣班?
還是地段不錯,萬人瘋搶的學區房?
亦或是那些人人爭搶的重點學校?
我們家長眼里的幸福生活,孩子會喜歡嗎?
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莫過于用自己的想法去改變他人,可很多時候,父母都是通過自己的行為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
-1-
最“差勁”的父母,給了孩子最好的禮物
不久前,一則泰國廣告短片刷爆朋友圈,感動了不少網友。
一位新郎在婚禮上致辭,他說:“首先,感謝我的父母,感謝他們是全世界最差勁的父母。”
全場所有人都面面相覷,然后新郎問他的父母:
“為什么我從沒上過鋼琴課?”
“為什么大多數朋友都去了昂貴的培訓班,而我卻只能在鄰居阿姨家?”
“為什么我的生日Party從未在俱樂部辦過?”
“為什么我從沒上過鋼琴課?”
“為什么大多數朋友都去了昂貴的培訓班,而我卻只能在鄰居阿姨家?”
“為什么我的生日Party從未在俱樂部辦過?”
類似的問題,很多父母都遭遇過。
這時,沉默良久的父親,突然站起來,伸手在兒子頭發上亂撓一通,兒子笑場,和父親鬧成了一團,臺上緊張的氣氛瞬間消失。
新郎接著說:
'其實我的童年生活很精彩,雖然我沒有上過鋼琴課,也沒有去過昂貴的輔導班,更沒有去海外旅游過,但是父母時刻陪伴我,給我指明了方向!”
一段內心真實的獨白,表達了他對父母的感激,而最后一句話 “我定會和妻子盡最大的努力,成為世界上最差勁的父母。”感動了全場。
短片不到5分鐘,卻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怎樣才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在教育競爭白熱化的今天,很多父母為了子女,可謂殫精竭慮,精力大都放在如何替孩子選好的學區房,讓孩子進名校,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上,力圖給孩子創造最優質的教育資源。
這,無可厚非,可孩子需要的真的是這些嗎,什么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片中的新郎給出了答案:
雖然出國旅游、鋼琴課或豪華的生日派對,他都沒經歷過,但父母卻留給了他最珍貴的童年,給予了他真正的愛和陪伴。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而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我們每個人的底色,都是原生家庭賦予的,無論你走到哪或走多遠,你會一直處在它的支配中,正如《都挺好》書中所寫的:
若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你必定是幸運的,因為,它將成為你一生的治愈。
讓孩子在有愛的家庭中長大,同時把愛傳遞給孩子,讓他知道如何愛自己,更明白如何去愛別人。
若你的原生家庭很幸福,你必定是幸運的,因為,它將成為你一生的治愈。
讓孩子在有愛的家庭中長大,同時把愛傳遞給孩子,讓他知道如何愛自己,更明白如何去愛別人。
-2-
懂得陪伴孩子的父母,才能收獲未來
隨著生活節奏和壓力的加大,很多父母只忙于自己的工作,根本無暇去關心和陪伴孩子。
他們認為只要多賺點錢,給孩子創造個好的環境,讓他們衣食無憂,便是給孩子最好的愛。但這不過是一廂情愿,有沒有問過孩子,他們最需要什么?
對于孩子來說,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而這種渴望遠遠超過一個玩具。
曾看過一個感人的故事:一位8歲的小男孩,用300元壓歲錢買爸爸一天的陪伴。
據了解,他爸爸是鐵警,長期堅守外地,連續4年未在家度過一個完整的春節,所以,一家人團聚,便成了孩子最大的奢望。
當媽媽把孩子的錢轉給爸爸時,收到錢的那一瞬間,這位爸爸淚崩了……
每個孩子,都渴望父母時常陪在自己身邊,哪怕一天也好!
所以,無論你身處何處、無論你有多忙,請不要忽略對孩子的關心和愛護,多聽聽孩子內心的想法。
香港現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是香港首位女特首,她不僅是政壇女強人,還是位優秀的母親。她教育的兩個兒子,雙雙進了劍橋。
在接受采訪時,她曾說: “孩子還很小時,我沒有請過一個工人,凡事都是自己親力親為,這很重要,因為孩子只有多給他們一些愛,他們才會從內心深處感激你!”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未來的路是孩子自己走出來的,再優秀的父母也承諾不了他們的未來,但我們能做的,便是陪在他們身邊,和他們一起分享幸福和快樂,幫他們分擔憂傷和苦悶。
在一次奇葩大會上,俞敏洪曾說過: “我能從農村走出來,考上北大,除了運氣外,全部得益于父母從小給予我的陪伴!,”
可見,陪伴,對一個孩子來說,是他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事情。再苦再難,也要多陪陪孩子!因為真正陪伴孩子的時間就那么幾年。
-3-
陪伴是暖人的力量,是最長情的告白
有人說,孩子需要的快樂很簡單,即使家庭條件清貧,也能夠為孩子創造快樂的環境,但絕對不能少的是父母的愛與陪伴。
為什么有些家庭,物質條件并不好,父母學歷也不高,但教出來的孩子卻很優秀?
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懂得如何高質量的陪伴孩子,知道如何給孩子更多的愛。
知乎上曾有一個這樣的問題: 如何陪伴孩子,才算是高質量的陪伴?
有個答主的回答是:
主要看孩子和父母此刻的狀態如何,只要雙方狀態是愉快的,這樣的陪伴就是高質量的陪伴。
這點我深表贊同,可說到高質量陪伴,具體應該怎么做呢?
每天抽點時間出來,全身心地陪伴孩子
何江,一個來自農村的孩子,哈佛大學博士研究生,是首位在哈佛畢業典禮上演講的中國學生。
他在《走出自己的天空》的書中,曾提到,他的成績,離不開父親長期的陪伴和引導。
何江的爸爸是個高中都沒畢業的農民,平常無論農活有多忙,他每天都會抽出一些時間陪孩子讀書,給孩子講故事,他告訴兒子,只有讀書才會有出路。
每當兒子取得了成績,他會及時表揚他;
而當兒子犯了錯,他會馬上教導孩子改正。
靠著父親的陪伴和指引,何江從小學習非常用功,成績特別優異,從中科大到了哈佛。
不少父母,總說自己工作很忙,回家后,家務多,沒時間陪孩子。
其實,陪伴孩子的時間不一定要很長,但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學會放下架子,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去。
父母愛的教育,關乎孩子一生,它決定了孩子未來能走多遠。
陪孩子出去玩,多關注他,給他足夠的愛
前幾天和朋友聚餐,其中有一對父母帶著他們的女兒。
餐后,大家都在聊天,而這對父母的女兒,卻拿著父母的手機在玩。
孩子爸爸開始責怪妻子,“怎么給孩子玩手機?”
孩子媽媽說: “不玩手機干嘛?我們在聊天,孩子做什么呢?”
這種情況很多父母都遇到過,既然帶孩子來了,為什么不多陪陪她?
但要注意的是,陪伴不是簡單地陪著,而是要多關注孩子,“與孩子多互動”,才能讓她感受到你對她的愛。
所以,與孩子在一起時,做一些共同的活動,比如:閱讀、打球,甚至可以分享她的情緒等等。
有句話說得好: 你可以不那么足夠好,但一定要給孩子足夠的愛。
傾聽孩子的心聲,做他最好的聽眾
最近,同事向我訴苦,孩子總是不說話,不知怎么回事。我勸他跟孩子聊聊,做孩子的聽眾,了解下他內心真實的想法,聽聽孩子在學校里發生了哪些讓他悲傷或高興的事。
其實,當你陪在孩子身邊傾聽他的故事時,他是很樂意與你分享的,也希望得到你的理解和安慰。
楊瀾就是位稱職的母親。她曾在一次采訪中說:即使日常工作再忙再累,到家后,我都會抽出時間與孩子認真交流、耐心地聽他們說每一件事。
所以,請尊重孩子內心的想法,珍惜孩子與自己的每一次傾述、交流。
因為,愛是彼此的尊重。
也許由于經濟上的原因,你無法滿足孩子的各種需求,不能給孩子買新玩具,不能帶孩子去海外旅游,甚至在教育上也不夠大方,負擔不起昂貴的鋼琴課、興趣班。
但,這又怎樣?
這種 “最差勁”的父母,他們愿意放下手頭的工作、放下手機,專心陪孩子一起玩、一起瘋,在孩子成長中的每個重要時刻,從未缺席過。
他們用自己的愛,給予了孩子全心全意的陪伴。
這,才是孩子需要的,最真摯的愛。
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1、回復'崔玉濤'免費獲取《崔玉濤育兒視頻和圖解育兒書 》
8、回復' 輔食2'免費獲取《0-3歲寶寶輔食全攻略升級版》
, 查看更多育兒知識!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