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寶寶出牙時間早晚,看寶寶的發育狀態,差距真的很大嗎?
看到寶寶長出第一顆牙,寶媽心中一定是特別興奮的,因為這意味著寶寶的成長,而且是可以看見的成長。
但是不同的寶寶,出牙有快有慢,早一點的,可能四個多月就長牙了,有些出得晚的,甚至要過了周歲,牙齒才開始不情愿地從牙齦里冒出頭來。
如果是后者的話,想必很多家長都要急壞了,不少寶媽還會擔心是不是跟自家小寶的發育情況有關。
同事小李去年就為此事愁得不行。小李的女兒前年年底出生,到去年下半年的時候,已經是接近周歲的大嬰兒了,身體各方面的發育也是一切正常。唯一讓小李著急的,就是寶寶一直不長牙。而同小區的兩個更小的娃娃,卻都先后長出了小牙,對比之下,小李心急如焚。
從女兒七個月開始,小李就越來越愁,甚至帶去醫院檢查了好幾次,結果醫生都說沒問題,還說有的孩子就是出牙慢,周歲才出也不奇怪。雖然有了醫生的話打底,小李還是惴惴不安,一直臨近春節,女兒終于長出第一顆牙,小李心頭的那塊石頭才總算是落了地。
寶寶出牙的早晚,確實沒有什么規律,只能大概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總之,只要是在4~12個月之間長出牙的,就都是正常的。所以如果你家的寶寶過了六個月,甚至過了八個月還沒長牙,請不要擔心,給他一點時間,說不定趁你不注意就冒出來了。
因素一:基因
寶寶出牙時間的差異,與自身的發育狀況以及家庭遺傳有很大的關系。家族里其他人出牙也早的寶寶,自己出牙的時間也會偏早一些。
因素二:營養供給
如果排除遺傳因素的話,出牙早就說明寶寶的發育狀態很好,身體的養分供給也很充足。反之,出牙晚,雖然不能說寶寶發育不正常,但至少能說明在某些方面落下了,從而導致體內的鈣元素有所缺乏。
也許大家會覺得肯定是出牙早比較好,這其實也不一定,因為早出牙,長出的牙更脆弱,會讓寶寶的牙齒更容易出問題,甚至影響到幾年后恒牙的生長。所以出牙不是越早越早,通常還是以6~8月之間出牙最合適。
雖然出牙太早不好,但出牙太晚,肯定也是不行的,因為這至少說明寶寶體內缺鈣,而充足的鈣質則是寶寶身體發育的重要保障。所以對于遲遲不出牙的寶寶來說,寶媽不妨想辦法給他補補鈣,說不定就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關于寶寶補鈣的方法,除了可以讓他直接攝取鈣質之外,還有一個更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多帶寶寶曬太陽,經常曬太陽的寶寶,體內合成的維生素D就比較多,而這種物質則是有利于促進鈣質吸收的。這也是為什么,現在的許多寶寶,出牙的時間比以前推遲很多的重要原因,畢竟整天悶在家里,見不到陽光,寶寶的牙自然就很難茁壯成長了。
總之,寶寶出牙慢,不代表他的身體發育不正常,但晚于8個月或者更晚,則需要寶媽警惕,它很可能預示著寶寶比較缺鈣。通過及時地補鈣,或者多帶寶寶去曬太陽,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從而讓寶寶更快地長出第一顆牙來。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