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日記 | 龍巖援鄂醫護人員在方艙醫院里的“戰疫”
在武漢光谷方艙醫院里有20名來自龍巖市第一醫院的醫護人員,他們帶著閩西人民的重托,走上了防控疫情的最前線。
他們在那里工作情況怎么樣?
19日晚上我們進行了電話連線。
劉曉東是龍巖市第一醫院第三批馳援武漢醫療隊隊長。“2月18日,醫療隊正式進駐了光谷方艙醫院,開始了臨床救治工作。”劉曉東告訴我們,光谷方艙醫院離隊員駐地有20多公里的路程,路上和崗前準備及穿著防護服等就得花去90分鐘。方艙里的工作每班為六小時,交接班也得1小時,一個班下來花的時間大約九至十個小時。
據劉曉東介紹,福建醫療 隊管理四個艙200個病人。醫務工作者呆在艙內六至七個小時,不能吃,不能喝,不能排泄,許多人都穿上了尿不濕。上班時他們又不能吃吃喝喝,10個小時下來,一個個餓得發慌,渴得 喉嚨冒煙,累到不能動彈,急到想就地排泄......劉曉東的話語十分樸實,卻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到醫護人員的辛苦。
“雖然之前練了很多遍,第一次進紅區還是比較緊張的 。” 龍巖市第一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曹曉明是第一批進艙接收病人的值班醫生之一。18日中午12點半還沒吃飯,他們就從駐地出發趕往武漢會展中心做進艙準備,三點就開始穿防護服,等全部穿戴好,整裝奔赴紅區。
進艙后,曹曉明發現住進來的病人最大的特點就是焦慮 。“能不能治好,我什么時候能出去?”“我家里小孩沒人管怎么辦?”......面對這些,他們能做的就是盡力去安撫,讓他們恐懼心情得到緩解,讓他們覺得這里也是另外一個大家庭。經過安撫,他們一個個慢慢舒緩下來,對醫生的熱情幫助表示感謝。
羅添桂是龍巖市第一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19日他第一次進方艙工作。“進入病房開始因為不適應防護口罩和防護服 的密閉性,有2分鐘的窒息感,通過深呼吸放松后,很快就適應了 。”羅添桂緊接著趕緊熟悉艙內環境,完成詳細的交接班,巡視50個病人。在巡視過程中,其中有個病人告訴羅添桂,她 的心跳很快,電子手表上顯示是1024次/分,想到得了這個病,很絕望,全身難受。羅添桂趕緊給她測心率, 其實是80次/分,原來這位病人把步數看成了心率。經過羅添桂耐心的解釋,她頓時覺得整個人精神起來了,沒有不舒服了。羅添桂意識到新型冠狀病毒讓病人太緊張,除了藥物治療,還需要心理疏導,才能暫時戰勝疾病。
等巡視完畢,落實了部分病人的醫囑,這時候總值班通知要接收80個病人,羅添桂和其他醫護人員再次緊張工作起來,一一詢問病史、檢查、開具醫囑......
“一天下來,六個小時的工作時間,期間不能喝水、吃東西、上衛生間、口干舌燥,身體確實很疲勞,但想想能為那么多病人做了那么多事情,內心頓時覺得很充實。”羅添桂說。
主管護師戴金梅2月19日凌晨零時30分出發去方艙醫院。 交接班后,她來到艙位巡視,發現有位患者凌晨三點還坐著不睡。原來這位患者從無癥狀到咳嗽,發燒,越來越厲害,擔心自己的病情,整個人非常緊張。戴金梅給她測完體溫,38.5℃,并耐心安慰和解答了一些疑惑,陪她吃完東西,看著她睡下。睡醒后她高興地告訴戴金梅,后面睡踏實了,體溫是37.7 ℃。戴金梅聽了也很開心。
早上給患者測血壓、測體溫和脈氧及發藥后,護士們還要給患者發早餐。發早餐這樣簡單的事情,在艙內就變得不簡單了,幾百人的早餐,得一箱一箱從21號艙位扛到7、8、9、10艙位。護士們穿著防護服,得很小心,也很費力氣。早餐發完后,一個個 氣喘吁吁……
“雖然很辛苦,但是 看到病人的笑臉,就覺得很滿足……” 出艙后已是上午11點了, 戴金梅從19日凌晨零時30分 等車出發到現在已經將近12個小時,回到宿舍洗漱完,吃完飯,已經13點30分,正 準備休息,接到下午14點30分緊急開會的通知......
19日電話連線還未結束,賴麗珍、詹曹麗、郭春學等護士們又要出發了,賴曉敏、陳凱文等也要去忙沒做完的事情.......
這就是第三批援鄂醫護人員在武漢緊張的工作。
很辛苦,
但是龍巖救援醫療隊的隊員們紛紛表示,
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疫區就是戰場,
疫情就是生命,
病患就是親人,
我們沒有理由退縮,
相信我們每個人都不會辜負龍巖人民寄予的期盼,
做好防護,和武漢人民一道,
戰勝疫情,
圓滿完成閩西人民交給我們的任務,
為龍巖人民爭光!
來源:閩西日報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