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6天重復一次的射電爆發被鎖定位置,外星制造起源第一個被排除
核心提示:近日科學家又發現了一個新的快速射電爆源,編號為FRB 180916,在16天內,爆發時間為4天,休眠時間為12天,由于重復爆發的特點,我們確定了其源頭,距離我們大約5億光年的一個中型螺旋星系。根據初步分析,外星制造起源第一個被排除,宇宙中只有兩種天體能勝任。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1103期 從2007年至今,天文學家鄧肯-洛里默等人發現的不規則射電爆發一直沒有確切的答案,本記錄到一些帶有規律性的特征還被不斷刷新。比如,早期出現的快速射電爆發具有單一源的特點,只爆發一次,然后就銷聲匿跡了,接著科學家發現了多個可重復釋放的射電爆發源,比如FRB 121102,距離我們30億光年之遙,多次出現爆發。這就讓人難以理解了,為什么會有爆發源出現單次行為,然后再也沒有爆發,而且有的源出現多次重復爆發。
圖片解讀:多個可重復釋放的射電爆發源被發現,讓這種新的能量釋放被人類所知
圖片解讀:CHIME射電望遠鏡
FRB 121102射電源在2015年出現了十多次爆發,一天之內出現8次,這說明其爆發存在不規則性,無法掌握其規律。2020年1月,科學家又發現了一個特例,即FRB 180916源,出現了周期性爆發,重復周期為16天。在16天內,爆發時間為4天,休眠時間為12天,由于重復爆發的特點,我們確定了其源頭,距離我們大約5億光年的一個中型螺旋星系。
FRB 180916重復周期源讓科學家更是摸不著要點,這說明快速射電爆的機制復雜,周期出現的現象又可能暗示其位于一個雙星系統中。因為我們根據對黑洞-中子星雙星、白矮星雙星等天體系統的分析經驗,周期行為的出現一般是伴星遮擋所致。這么說在FRB 180916源周圍,還有一個天體繞其運行。但問題也來了,什么天體能夠遮擋這個源12天的時間?從視差現象的角度看,這個源如果是雙星系統,那么伴星與源將非常遠,才有12天的遮擋時間,否則的話,過境時間不會如此之長。因此伴星的可能性比較低,那么在非伴星的推測中,FRB 180916源為什么會有如此精確的周期,這個問題截止2020年2月,仍然是個謎。
圖片解讀:中子星可能是快速射電暴的起源
圖片解讀:磁星的磁場爆發也可能是快速射電暴的起源
在我們發現的所有快速射電暴源中,重復源出現的本來就偏少,大部分是一次源,出現之后就沒有了,因此也難以定位。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些射電源都來自銀河系之外,它們能夠在數毫秒時間內釋放極強的能量,以至于我們隔著數億光年都能探測到它們的能量釋放?茖W家通過回溯CHIME射電望遠鏡的數據庫,發現了400多個新的射電源,從這些新發現看,快速射電暴絕不可能是外星文明制造的,它們分布較廣,外星科技起源第一個被排除。而且其能量巨大,至少是中子星級別以上的天體行為。宇宙中能夠達到這個標準的只有兩種天體,第一個就是中子星,另一個就是黑洞。
圖片解讀:黑洞是快速射電暴的源頭之一,畢竟黑洞可提供強大的能量輸出
因此科學家也基本上都往這2個方向上靠,在一些快速射電暴源周圍發現了許多活躍的恒星形成區,這對查明快速射電暴源的真實身份非常有幫助。FRB 180916源所在的星系還存在低金屬特點,這說明形成快速射電暴的機制有多種,可在不同星系中出現。
圖片解讀:快速射電暴都起源于銀河系之外
還有科學家認為磁星形成了快速射電暴,這是一種具有極強磁場的中子星,但是其爆發機制仍然無法形成共識。對快速射電暴的研究依然在進行之中,我們似乎還沒有摸到頭緒,僅僅從發射源次數上看,快速射電暴不僅有單次源,還有重復源,甚至有周期重復源,這讓人無法摸清其規律。這次鎖定FRB 180916源所在的星系,我們發現了這里有較大的恒星形成區,這個線索有望對快速射電暴的形成給出一些解釋。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