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野生的雜草有“大塊莖”,被稱為“白芨”,值錢還珍貴,別挖
塊莖是植物莖的一種變態,呈塊狀,所以就被稱為塊莖了,我們常吃的馬鈴薯是最典型的塊莖。地下莖末端形成膨大而不規則的塊狀,是適于貯存養料和越冬的變態莖,它們能夠為植株提供較多的水分和營養物質,塊莖比較大的植物有不少,比如有馬鈴薯、山藥、芋頭、菊芋、半夏、甘露子等植物,這些植物在干旱的山坡下都可以正常生長,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
另外,還有1種野生的雜草也有比較大的“塊莖”,這種植物以往我們都叫它“白芨”,它是一種有價值的植物,不僅值錢,還比較珍貴,有花友就想在自家的陽臺養護幾盆這種植物,他一下子就種植了5棵,結果只活了2棵。野生的白芨可能比君子蘭、吊蘭、文竹、綠蘿、長壽花、蟹爪蘭、月季等花卉盆栽有價值,所以花友們就別挖了,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種野生的雜草有“大塊莖”,被稱為“白芨”,值錢還珍貴,別挖!
白芨
這種有著大塊莖的野生“雜草”,它的大名就是白芨,是天門冬目、蘭科、白及屬的一種植物,以往去山坡下、山溝里、山上等地方都可以見到這種植物,開始還不知道這種植物具有價值,當它生長在農地里的時候,也會去拔掉,后來才知道它是一種“藥草”。在《本經》和《本草逢原》里就有記載到白芨這種植物,它有一定的藥用價值,所以植株就比較珍貴了,也值錢。
白芨的形態特征
其實白芨的根莖比較獨特,它的根莖形狀有很多種,我們也可以將它稱為大塊莖,一般都會在1.5厘米以上,有時候也可以達到5厘米的長度,而厚度也有1厘米,這些塊莖的表面為灰白色或者黃白色,在土壤里可能還會有其它顏色,這些塊莖不容易斷,可以說比較堅硬。在每年的9、10月份,白芨的塊莖基本就成熟了,曬至半干,除去外皮,保存起來具有價值。
白芨的生長環境
有花友想知道白芨生長在哪里,其實在不少的地區都有,比如在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浙江、云南、山東等地區就有不少了,它喜歡在野外生長,比如在農田里、小路邊、山溝下、山谷里等地方生長,分布華東、中南、西南及甘肅、陜西等地,以貴州產量最大,質量最好。
白芨,你見過嗎?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