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果汁之王”的西番蓮,農民掌握種植要點,收獲高產的西番蓮
西番蓮果汁是由西番蓮果(它的另一個名字叫百香果)制作而成的。西番蓮果汁的營養價值非常高,有“果汁之王”的美譽哦。西番蓮果汁富含多種維生素、類胡蘿卜素、磷鐵鈣、多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根據資料顯示,每100克的西番蓮果汁就含有1.36克的蛋白質、1.22克的脂肪、15.2克的糖分、30毫克的鈣、227毫克的鉀、4克的總酸、1.3克的維生素A、70毫克的維生素C。可見西番蓮果汁的營養價值非常的高啊。
西番蓮果汁還擁有對我們人體健康有利的多種功效。喝西番蓮果汁可以有效地緩解便秘、活血強身、生津止渴、滋陰補腎、消除疲勞、延緩衰老、提高我們人體的免疫力、養容美顏、化痰止渴、抗高血壓、降壓降脂。用西番蓮可以增加胃部飽腹感,減少余熱量的攝入,還可以吸附膽固醇和膽汁之類的有機分子,抑制人體對脂肪的吸收。因此,長期食用有利于改善人體營養吸收結構,降低體內脂肪,塑造健康優美體態。
西番蓮的超纖維能夠促進排泄,緩解便秘癥狀,清除黏附滯留在腸道的刺激物質,避免刺激腸道和被人體再吸收,從而減少結腸癌的患病率。同時,西番蓮中的維生素C參與膽固醇代謝,能降低膽固醇,凈化血液。西番蓮是天然的鎮定劑,具有松弛、鎮定神經的效果;可以治療失眠,誘導自然入睡和深度睡眠,消除頭痛,暈眩等現象;還能舒緩焦慮緊張、抑郁寡歡、神經緊張所引起的頭痛、胃痛、尿頻、心慌、肌肉痙攣、抽搐、疼痛等所有不適感。被稱“果汁之王”的西番蓮,農民掌握種植要點,收獲高產的西番蓮。
繁殖方式
西番蓮的種子繁殖方法,是從優質高產、無病害的植株上采集已經完全成熟、果皮呈深色的果實。從果實中挖出種子,去掉假皮后洗凈陰干,由于種子沒有休眠期,可以隨時播種。在播種前可以用沙土進行催芽,時間大概在二十天左右。播種后比較適合發芽的溫度在二十度左右,當溫度低于十五度左右時就需要進行保溫,可以在上面蓋上一層塑料薄膜進行保溫。當出現五片以上葉片就可以進行移栽。還可以通過扦插進行繁殖,主要是選擇優良健壯的枝條,剪成帶有幾個嫩芽的小段枝條,放入專門的容器中進行培育,經過二十多天發芽生根即可移栽。
施肥管理
花前肥,定植時施足基肥的在花前每月每株加施尿素或硝銨50g,基肥不足的每隔一個月增施復合肥70g,與尿素或硝銨交替施用;花后肥,開花后每4~6周施一次。植后第一年,花后肥每hm2年施氮400kg、磷15kg、鉀75kg,分四次以復合肥(每次每株250g)與尿素(每次每株230g)交替施于行內距植株30cm處的60~90cm寬的帶上。成年株每年每hm2增施氮800kg、磷30kg、鉀150kg,同法分四次以復合肥(每次每株500g)與尿素(每次每株460g)交替施用。
整形修剪
在西番蓮的幼苗期時每周都要進行一次剪芽,這樣可以讓藤蔓主干生長的更為粗壯,西番蓮在支架上生長時,一般以下垂枝條的結果率最高,所以結果的枝條應該讓其自然下垂生長為宜而提供營養的枝條需要斜向上系在支架上。在采果后,為了保護西番蓮的主蔓,防治枝葉過于茂密。可將靠近主蔓的枝條,即容易先長滿果實的枝條剪短,這樣可以促進主干基部的側芽長出新的結果枝條,。在冬天過冬前收獲最后一次果實,之后要將所有的結果枝條全部剪除,這樣可以保證第二年的產量。
病害防治
疫病。真菌病害,小苗受害后,初期在莖、葉上出現水漬狀病斑,病斑迅速擴大,導致葉片脫落或整株死亡。大田病株嫩梢變色枯死,葉片變棕褐色壞死,形成水漬狀大斑,果實也形成灰綠色水漬狀大斑,均極易脫落,病株主蔓可發展形成環繞枝蔓的褐色壞死圈或條狀大斑,最后整株枯死,在高溫潮濕天氣,病部生稀疏的白霉。防治:噴施30%氧氯化銅300倍液,每10~14d一次。
莖基腐病。真菌病害,又稱頸腐病。主莖基部軟腐,植株慢性死亡。病部初水漬狀,后發褐,逐漸向上擴展,可達30~50cm,其上莖葉多褪色枯死。病莖基潮濕時可生白霉狀病原菌,莖干死后有時產生橙色的小粒。常與基部受傷有關。防治上注意加強植穴和果園排水,避免莖基部機械損傷。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