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您的位置  母嬰營養飲食

各科醫生給出疫情期間最重要的100條醫囑,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 來源:互聯網
  • |
  • 2020-03-11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標題:各科醫生給出疫情期間最重要的100條醫囑,每個人都應該知道!

人難免會生病,平時生了病去醫院再正常不過,但在疫情期間,身體有了不適,在家怎樣做能維持病情穩定?

今天我們特地邀請了多家醫院10余個科室的專家,總結了100條疫情期間的健康建議。相信一定可以幫到您~

感染科&呼吸內科

1. 測體溫需在平靜狀態

電子體溫計往往測不準,使用水銀溫度計之前需要 擦干腋窩,避開飯后、活動后、心情激動時,在平靜狀態下測量,另外,女性排卵期體溫比正常升高0.5℃是正常的。

2. 年輕人低熱可先觀察

體溫大于37.3℃,如果是年輕人,沒有基礎疾病,小于38℃,不伴隨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不適癥狀的話,可以在家觀察病情變化。

3. 持續超過38度去發熱門診

如果體溫持續升高大于38℃,或者伴隨有 咳嗽咳痰、呼吸困難、尿頻尿急尿痛、腹痛腹瀉等癥狀,建議來發熱門診就診。

4. 老年人、慢病人群發熱立即就診

如果是老年人,或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支架術后、腫瘤、慢性呼吸疾病等等慢性基礎病的,體溫升高至 37.3℃以上建議來發熱門診就診。

5. 有旅居接觸史,發熱立即就診

如果您近14天去過湖北,或者和湖北來的人有密切接觸,例如一起吃飯、一起打牌、一同居住等等,或者和確診“新冠”病人有密切接觸,又或者身邊有3個人同時出現發熱時,體溫37.3℃以上應去發熱門診就診。

6. 感冒小毛病先別急

呼吸系統小毛病,例如受涼感冒出現咳嗽、咽痛、有點胸悶、似乎有點胸痛等等,程度不嚴重,持續時間 小于1周,可先在藥店買點對癥的藥物。

7. 呼吸困難需就診

如果癥狀比較重,例如近幾天突然出現嚴重的 胸痛、呼吸困難、咯血、咳大量黃痰等等,建議預約掛號就診。

8. 復診適當延后

一些不著急復診的情況,例如肺部結節的變化、肺炎吸收的情況等,這種情況 推遲幾個月隨診,等疫情過去再來復診沒有關系。

9. 慢性肺病加重需就診

如果是 慢性肺病患者,最近病情加重,出現咳嗽咳痰加重,咳黃痰,呼吸困難,下肢水腫加重、咯血等等,建議預約掛號就診。

10. 家屬可代替開藥

呼吸科的老病號,如慢阻肺、哮喘、肺癌、肺源性心臟病患者復診開藥盡量讓家屬代勞,就近社區開藥,沒啥病情變化就別來醫院看病。

眼科

1. 以下5種情況,可暫緩就診

①不伴有明顯癥狀的“眼紅”可能只是輕度結膜炎或結膜下出血,可以暫緩就診。

②老年人逐漸發展的視力下降,如白內障,可疫情結束后擇日復查。

③青少年的屈光不正,如需要驗光配鏡、斜弱視等,可暫緩就診。

④眼前出現非固定的黑影,可等疫情結束后再就診檢查。

⑤藥物控制良好的青光眼或其他疾病,病情無明顯變化或無加重可暫緩復查。

2. 以下3種情況,及時就診

①中重度眼外傷,如化學燒傷、熱燒傷、眼球破裂傷等要及時就診。

②眼紅痛伴視力明顯下降,這種情況可能是角膜炎,青光眼、虹膜炎等眼內炎癥,需及時就診。

③無痛性視力急劇下降,如突然出現無明顯原因的視力驟降、固定的眼前黑影且逐漸擴大等,要及時就診。

專家建議:

①疫情期間,要避免長時間用眼,要注意定期閉目休息。

②如果期間需要使用人工淚液等眼藥水,則一定使用前后都洗手。

腫瘤科

1. 腫瘤患者防護需更嚴格

腫瘤患者抵抗力低,特別是治療期間的患者,屬于 高度易感人群,因此要比一般人群更嚴格的做好防護措施。

2. 同居家屬也要做好防護

除了腫瘤患者,同居照料的家屬也要做好防護,做好 外帶物品的清潔消毒,勤洗手,及時清洗衣物。

3. 通風時謹防感冒

疫情期間居家需要每天開窗通風,腫瘤患者要特別注意通風期間的保暖,不要因通風著涼。

4. 治療方式需尋求醫生建議

腫瘤治療情況很復雜,瘤種、分期、術前或術后、化療方式、患者身體狀態等等都是需要考慮的因素。患者及家屬做任何決定前最好都聯系主管醫生尋求建議。

5. 疫情期間腫瘤治療從簡

疫情期間在腫瘤治療在許可的情況下要 從簡,例如 輔助化療的可以選擇單藥化療,分期偏早的可以暫時不化療,疾病穩定的可以維持治療,需要術后隨診檢查的可以延后。

6. 盡量在當地治療

特殊時期盡量在當地治療,我國各地醫療技術有差異,但也不是差異大到不可接受,還可以利用很多平臺尋求治療指導,這些都可以幫助患者安排合理的治療。

7. 出現急癥及時就診

腫瘤患者遇到 急癥或進展明顯急需治療的可在當地醫院急診就醫。

8. 注意飲食運動,保持體力

在疫情期間除了注意防護外,腫瘤患者要保持飲食均衡,加強營養攝入,適當活動,保持體力。

9. 腫瘤患者盡量少出門

腫瘤患者不要到人多的場所、乘坐公共交通或反復到醫院,開藥等可以讓健康的家屬協助,避免長時間逗留醫院。

10. 避開過多負面信息

腫瘤患者要保持良好心態。家屬也要與腫瘤患者多交流,減少患者在疫情期間接收過多負面信息。

藥學部

1. 慢病用藥要規律

慢性疾病,遵囑用藥。在未經許可下,不可隨性調整服用的劑量、頻次、服用方法。

2. 家屬可替老人開藥

老年人一些常見慢性疾病用藥,可由家里健康的年輕人前往附近社區醫院代其開藥,注意攜帶好必要的證件和原處方。

3. 新發疾病謹慎用藥

疫情期間就醫不便。您可以自行選擇 非處方藥對癥處理,但要嚴格按照說明書劑量服用。

4. 不盲目多藥聯合使用

不要認為類似作用的藥物一起吃就會更好 ,可能適得其反。

5. 嚴重癥狀不可盲目用藥

對于一些新發的嚴重癥狀,如 突發劇烈嘔吐、昏厥等,則不建議患者自我藥療,盲目用藥可能掩蓋病情,仍需到醫院明確診斷。

6. 用藥出現極度不適,停藥就醫

用藥期間,如果遇到自認為是由于藥物導致的不適,且不能忍受的情況。為了確保安全,建議您先行停藥。并且為了不耽誤病情,還要盡快尋求醫生、藥師的幫助。

7. 藥物按說明書規范存放

藥品存放不當,不僅會失效,甚至導致一定的 毒副作用。您需要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中,對于存放條件的要求,并嚴格執行。對于過期藥品,堅決丟棄!

8. 正規渠道購藥

購買藥品,請注意購藥渠道的正規性,不可輕信上門推銷、不知名網絡平臺、網售低價藥的信息。

9. 遵從醫囑用藥

藥品的使用,不同于一般商品。合理用藥,才能保障您的身體健康。疫情期間,更需要您認真遵從醫囑。

10. 遇到用藥問題可線上咨詢

如遇到問題,還請您尋求醫生、藥師的幫助。可以先進行線上咨詢,在醫生或藥師建議下決定是否有必要去醫院調整用藥。

兒童保健科

1. 1歲以內母乳喂養

1歲以內小寶寶以奶為主,條件允許應堅持 母乳喂養,母乳不足情況下可添加配方奶粉,每3-4小時喂養一次,由少至多逐漸添加輔食。

2. 1歲以上逐漸加輔食

1歲后的兒童逐漸轉成 3餐輔食,2-3餐奶,每日配方奶500-600ml。

3. 2歲以上飲食多樣化

2歲以后的兒童每天保證 奶量300-400ml左右。飲食多樣化,注意蛋白質,蔬菜水果以及谷物類食物的攝入,做好葷素、粗細搭配。

4. 不與孩子共用餐具

保持廚房干凈整潔,不跟孩子共用餐具,喂食時不用嘴吹食物,也不要嚼過后喂給孩子。餐具要定期消毒。

5. 接觸兒童前做好防護

看護人外出回家后洗手、更衣再接觸兒童。不要對著兒童咳嗽、打噴嚏。喂母乳時要洗凈手,可佩戴口罩并保持局部衛生。

兒童腎內科

1. 腎病綜合征酌情調整用藥

如果尿蛋白轉陰處于緩解狀態,普通飲食即可,無需低蛋白低鹽飲食。可當地醫院復診調整用藥。如果激素用量已很小,如 潑尼松或甲強龍2片或1片隔日應用,可暫時維持治療,待疫情結束后復診。

2. 過敏性紫癜性腎炎可當地復查

應用激素或聯用免疫抑制劑者,當地復查調整用藥。如果僅有尿檢可見紅細胞,少量蛋白尿,無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特殊藥物應用,可擇日門診復查。

3. 泌尿系感染需留意尿的癥狀

可有尿頻尿急尿痛癥狀,尿色混濁甚至發紅。可潔凈容器如礦泉水瓶留取小便至附近醫院 (附近社區醫院即可)化驗尿常規,確診后 抗感染治療

4. 警惕水腫、血尿、高血壓

腎臟疾病如有水腫、少尿,持續肉眼血尿,高血壓 (可能表現頭痛頭暈嘔吐視物模糊甚至抽搐)或新出現其他不適需要至醫院就診。

5. 激素用藥不可擅自停用

應用糖皮質激素者不可擅自停用,如無藥不方便醫院就診附近藥店應有售。無特殊情況,足量每日應用 (潑尼松2mg/kg,最多60mg(12片))最長8周即需要就診減量。

心內科

1. 非急癥可不急于復查

除了急性心梗和急性左心衰等少數急危重癥,疫情期間,大部分慢性心血管疾病都不急于定期復查。復查也應遵循就近原則,基層或社區醫院都可以完成。

2. 心血管病不要擅自停藥

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 堅持用藥治療,尤其是抗血小板藥物和他汀類藥物,不能擅自減量或停藥。

3. 支架術后可延期復查

做完支架的患者,如果手術順利,沒有再次出現做支架之前的那種胸悶、胸痛,則也不急復查,等此次疫情過后復查都可以, 支架后常規檢查在基層醫院和發達社區醫院都可以完成。

4. 就近開藥,同化學名可代替

家中沒藥了一定及時就近補充。當地醫院或社區醫院如果沒有同種藥物,可以用 化學名相同的其他廠家藥物代替

5. 堅持每天量血壓

高血壓患者每天要堅持量血壓,并做好記錄。只要沒有大幅度升高或波動,疫情期間非急癥應減少就診次數。

6. 復診前可線上咨詢

如果血壓監測不理想,可以先通過網絡平臺線上咨詢心內科醫生,再決定是否需要去醫院復診調整用藥。

7. 飲食清淡,適量加蛋白

心血管病患者在清淡飲食基礎上,適當增加蛋白質如魚肉、蛋、奶,以及新鮮果蔬的攝入, 提高抵抗力

8. 避免焦慮誘發心臟問題

過度緊張焦慮也可能會誘發冠心病患者的不適。要保持積極心態,保證睡眠質量。

9. 有新癥狀或老癥狀變化,要及時就診

冠心病患者在服用藥物的情況下,出現了新的癥狀如胸痛、胸悶、心慌、喘憋等,或老癥狀出現了明顯變化,比如心絞痛變得更頻繁、程度更重等,需要及時就診。尤其是出現了持續不能緩解的情況,需要及時撥打120。

10. 發熱要去發熱門診

心血管病患者如果出現了發熱, 體溫持續超過37.3攝氏度,應該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前往發熱門診就診。

中醫科

1. 服藥期間均衡飲食

口服中藥、中成藥的患者,飲食要少油少鹽、少蔥姜蒜、葷素搭配、品種豐富,不要吃綠豆、不要飲濃茶。

2. 暫停扎針、拔罐等中醫治療

疫情期間,扎針、拔罐、刮痧、推拿按摩類治療建議暫停;藥浴、中藥穴位貼敷、中藥熨帖、艾灸等治療,建議 在醫生指導下,居家治療

3. 科學使用艾灸好處多

艾灸穴位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在家中沒有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呼吸道過敏性疾病的情況下,用 艾條熏屋子也有所助益。

4. 慢病 復診適當延期

大部分中醫科的慢性病患者復診都可以延期,暫時停用中藥即可。

5. 腫瘤患者可持續中醫治療

惡性腫瘤患者,口服中藥效果良好,持續用藥控制者,可以考慮前往醫院復診。

6. 停中藥后病情進展可復診

高血壓病、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腎病需要依靠長期口服中藥穩定各項指標水平的,一旦停藥會出現病情波動或進展者,可考慮前往醫院復診。

7. 停中藥后不適可復診

停服中藥后出現明顯不適感,自覺病情迅速加重者。可考慮前往醫院復診。

8. 居家可嘗試柔和運動

疫情期間,不出門,可居家嘗試太極拳、八段錦、慢走等柔和的運動。

9. 居家可按摩穴位

可在家自己進行穴位按摩:足三里、合谷、內關、關元、氣海、大椎、肺俞、腎俞、三陰交、涌泉等。

10. 出現急癥及時就診

出現難以忍受的不適感如嚴重胸悶、呼吸困難,劇烈的疼痛、眩暈、嘔吐、腹瀉、出血,應及時就醫。

內分泌科

1. 內分泌疾病患者不可減藥停藥

內分泌科常見病主要包括糖尿病、骨質疏松、痛風、脂代謝異常、甲狀腺疾病,比較少見的垂體、腎上腺、性腺、甲狀旁腺等。大多數都需長期甚至終身服藥。疫情期間病人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并要做好自我的指標監測和癥狀記錄 (比如末梢血糖自測)。

2. 就診一定戴口罩

必須到醫院內分泌科就診時,一定要佩戴醫用外科口罩,配合體溫檢查, 手部勤消毒。避免過度擔心或焦慮。

3. 就診需提前預約掛號

就診前的準備,提前預約掛號,按序就診,這樣可以減少聚集,降低風險。就診時帶齊近期病歷、就診記錄、化驗單、身份證、醫保卡、就診卡等。

4. 診前有疑慮,線上咨詢

就診前可以利用醫療平臺,線上詢問內分泌專科,請醫生幫您判斷是否必需到現場就診。

5. 病情穩定可減少就診次數

內分泌疾病大多數為慢性疾病,只要病情穩定,沒有明顯或大幅度波動,在疫情防控時期非急癥應盡量減少門診就診次數或暫緩就診。

6. 降糖藥可就近開

如果需要到門診開藥,例如降糖藥等,可以選擇社區等醫院就近取藥,不必到人員密集的大醫院去。

7. 慢病可延長開藥周期

防疫期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若病情平穩開藥周期可適當延長,就診時可與醫生咨詢,可適當減少就診次數。

8. 甲亢患者警惕癥狀加重

已患有甲亢的病人,如果出現癥狀加重,繼而出現高熱(一般高于39℃),心率加快(一般高于160次/分),伴有煩躁不安,呼吸急促,大汗出,惡心,厭食等癥狀時要及時就診,盡早診斷,及時治療。

9. 糖尿病警惕急癥

糖尿病患者如果空腹血糖或餐前血糖持續大于13.9mmol/l,甚至出現惡心、嘔吐、多尿、口干、頭痛、嗜睡,呼氣中有爛蘋果味,意識障礙、甚至昏迷,要及時就診。特別是空腹或餐前血糖大于16.7mmol/l時,必須馬上就醫,否則可能有生命危險。

10. 發熱及時就診

患有內分泌慢性疾病等基礎病的人,如果出現 發熱伴乏力、干咳等癥狀,您需要到發熱門診進行篩查,不要直接到內分泌等專科就診。

婦產科

1. 部分監測項目可在家做

疫情期間部分產檢可以適當推遲,有些監測項目如胎動計數、血壓測量和體重監測,孕媽媽可以在家中自己做并記錄,在下次產檢時帶給醫生。

2. 28周開始計數胎動

從孕28周開始孕媽應每日早中晚各選擇一個相對固定的時段計數胎動1小時,正常情況下, 3小時胎動次數相加×4>30次,每天胎動的次數相差不超過50%。

3. 每周測量一次血壓

應每周測量一次血壓,若有 頭痛、頭暈、視物不清等情況應隨時測血壓,并記錄。

4. 每周選擇一天監測體重

每周選擇一天測量晨起空腹體重,并記錄。測量體重時應盡量穿相同的衣物,不穿鞋。

5. 規律飲食,飯后散步

避免熬夜,三餐規律,營養均衡,并在三餐后休息半小時,隨后散步20~30分鐘。即使不能外出,也應于家中適當活動。

6. 警惕癥狀,及時就診

在家中自行監測期間,出現 腹痛、陰道流血、流液、胎動不好、血壓超過140/90mmHg,或出現其他不適,如 惡心、嘔吐、頭痛、抽搐等,不能等待,必須立即去醫院,急診就診。

7. 門診就診前咨詢醫師

已建檔孕媽媽可直接在您以往產檢的醫生出診的日子,到門診找到您的主診醫生,他(她)會根據您的情況幫你加號、約號或提供相關建議。

8. 留意醫院出診信息

某些醫院若有其他規定出臺時,會在醫院官網及公眾號公布,可關注。

9. 未建檔需預約掛號

未建檔人員需在京醫通平臺上約號就診。

10. 調整心情積極面對

疫情期間,孕媽要學會調整心情,不要總有負面情緒,遇到問題可以多和家人傾訴、討論。

精神科

1. 精神分裂癥患者莫停藥

精神分裂癥需長期維持治療,突然停藥可能導致病情波動甚至復發或出現撤藥反應。建議遵醫囑服藥。

2. 不建議自行更換藥物

不同種類的抗精神病藥,作用機制、療效和副反應都可能不同。擅自換藥有可能導致病情波動。 不建議您自行換藥

3. 藥物需要處方購買

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都是處方藥,需要在醫生處方后在醫院購買。如果既往沒有看過病,或沒明確診斷,或目前沒有服藥,需要到精神專科醫院就診。

4. 精神障礙患者不必過度焦慮

精神障礙患者并不比普通人更容易被感染。只要進行規范防護,感染新冠病毒的幾率很低,所以不用過度焦慮和害怕。

5. 出現發熱咳嗽及時就診

精神障礙患者出現發熱、咳嗽,您需要及時帶患者到附近設有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就診,并做好防護。

6. 根據病情科學復診

做好個人防護后是可以去醫院復診的。沒有明顯的波動也可考慮暫按原醫囑服藥。病情有波動或者家屬認為患者病情加重時,盡量去醫院復診為宜。

7. 就診前提前預約

目前,來院前需要至少提前一天通過京醫通預約掛號統一平臺預約掛號。

8. 住院患者可遠程探視

建議各位家屬 暫緩面對面的探視。您可以選擇遠程視頻探視,同時病區也會定期安排患者打電話與家屬聯系。

9. 飲食要多樣、粗細搭配

谷類富含B族維生素,可以改善情緒。每天吃新鮮的水果可以保證VC的攝入,提高身體免疫力,尤其是香蕉,富含生物堿,可以振奮精神、提高信心。

10. 病情嚴重可以住院

目前門診和住院服務正常,但出于疫情防控需要,為減少交叉感染,從嚴管理。患者如必須來院就診,請提前預約掛號。

總而言之,希望大家不要過度緊張,沒到非要就診的情況就不要去醫院, 能待在家里就不要出門。加油!我們一起度過這個難關!

疫情當前,我們不開原創

如有需要,可隨時轉載給更多人看

轉載時標注來源「京醫通」即可

聯合審稿專家:

宋曼 北京安貞醫院 感染科

北京同仁醫院 眼科

張曉東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 消化內科 主任醫師

劉騰 北京天壇醫院 藥學部 主管藥師

高寶峻 首都兒科研究所 保健科 主治醫師

耿海云 首都兒科研究所 腎臟內科 副主任醫師

張銘 北京安貞醫院 心內科 主任醫師

李宇棟 北京中醫醫院 肛腸科 主治醫師

耿亞輝 北京老年醫院 內分泌科 副主任醫師

馬毅 北京老年醫院 健康管理中心 主任

鄒麗穎 北京婦產醫院 產科 主任醫師

牛雅娟 北京回龍觀醫院臨床二科主任

陳景旭北京回龍觀醫院 教育處主任

韓標 北京回龍觀醫院 門診部副主任

邵靜 北京回龍觀醫院 護理部主任

徐國星 北京回龍觀醫院 營養科主任

梁偉業 北京回龍觀醫院 醫務處主任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