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玉濤答疑:媽媽們最關心的24個輔食問題,一次說清!
3月6日, 崔大夫和 育學園的營養專家高級顧問賈梅老師進行了一場以“ 輔食如何更有味道”為主題的直播。直播過程中,很多網友都遺憾自己的提問沒有被翻牌,那么今天,小園子就把大家關于“ 輔食添加”的疑惑梳理一下,并統一作答吧!
1.輔食一定要加鹽才有味道嗎?
答:有味道≠加鹽。很多家長做輔食加鹽是為了提味,其實很多食材本身就能用來提味,如香菜、香菇等,我們之所以認為加鹽的食物才有味道,很大程度上是后天的飲食習慣造成的。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的味覺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吃什么樣的食物,食物怎么做,大多取決于家長對輔食的觀念。
2.怎么理解鈉和鹽的關系?
答:鈉是人體必需的一種微量元素,鹽的本質是氯化鈉,但我們飲食中的鈉不一定都以氯化鈉的形式存在。包括母乳中也含有鈉,但從沒有人說“母乳是咸的”。對于1歲以內的寶寶來說,純母乳喂養或配方粉喂養,體內都不會缺少鈉。寶寶吃輔食,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生長所需的營養,如果鈉攝入超標,會引起腎臟負擔,如果不能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長大后口味很重,還有引發成年高血壓的風險。家長們要認清攝入鈉和攝入鹽的區別,而且,咸與不咸一定不是判定攝入多少鈉的依據,也不是只有通過吃鹽才能攝入鈉。
3.怎么給不同年齡段的寶寶添加輔食?
答:想要了解關于為不同年齡段寶寶添加輔食的詳細知識,可以在育學園App中搜索“輔食從零添加”、“寶寶輔食進階”,查看相應課程。其中, 《輔食從零添加》的課程更適合剛剛開始添加輔食的小寶寶們,課程將會詳細地講解了米粉、菜泥、果泥的添加原則。而對于月齡更大的寶寶來說,家長不僅要開始有計劃地為寶寶添加肉泥、蛋黃、牛奶等食物了,還要關注孩子咀嚼能力的鍛煉和良好用餐習慣的養成,這些都可以在 《寶寶輔食進階》課程中看到。
4.給寶寶吃的醬油,需要專門買低鈉醬油或兒童醬油嗎?
答:首先,一歲以內的寶寶都不需要額外加鹽,這里的鹽,不僅包括食鹽,也包括所有含鹽的調味品,如醬油。其次,從醬油的釀造工藝來說,沒有直接釀造低鈉醬油或兒童醬油的說法,低鈉醬油只是在傳統醬油的基礎上進行了稀釋,或許還會添加其他成分去進行稀釋,從根本上來說也是含有鈉的,屬于“再制造產品”。無論是大人還是兒童,我們都建議盡量不選擇“再制造產品”。一歲以上的寶寶的飲食中添加調味品時,可遵循家里的飲食習慣,無需單獨購買低鈉或兒童醬油,普通醬油適當減少用量即可。
5.一歲以內的寶寶,輔食額外加鹽有什么弊端嗎?
答:首先,一歲以前的寶寶,腎臟和消化代謝系統都沒有發育完全,此時額外加的鹽會增加寶寶腎臟和腸道的負擔,不利于腎臟的發育和消化系統的建立。其次,寶寶過早地接觸“重口味”的食物,比如過咸、過甜、過酸等,會影響寶寶未來對食物的偏好,可能更偏愛重口味的食物,不易接受食物的原味或清淡口味,不利于養成健康的飲食習慣。
6.一歲以上的孩子應該怎么加鹽?
答:1-2歲的孩子,每天鹽的食用量在1.5g-2g;2-4歲的孩子,每天鹽的食用量不超過3g。因為生活中我們很多調味品里都含有鹽(氯化鈉),因此,這個推薦量是指一天內攝入的鹽的總量。比如,一個3歲的孩子,今天吃的食物中有醬油、雞精,那么就適當少放一點鹽,所有食物中鹽的總量不要超過3g。
下圖是不同重量的食鹽對照表,大家可以作為參照。
7.如果從小培養寶寶清淡口味,鹽分攝入不足會有什么影響嗎?
答:鹽的本質是氯化鈉,鈉攝入不足,可能會造成人體內脫水。不同年齡的寶寶對鈉的需求。。。量不一樣,只要根據寶寶的年齡每日攝入足夠的鈉,就無須擔心。另外,我們吃的很多食物、調味品中都含有鈉,所以很少會發生缺乏鈉的問題,家長無需過度擔心,相反,可能家長要更注意鈉攝入超標的問題
8.購買食品時,應該怎么看食品成分表?
答:在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時,除了看各種營養成分的含量,更建議大家多關注營養成分表中“ NRV%”這一列的數據,也就是“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它代表該食物中所含的營養素占全天所需的該營養素參考量的百分比。比如,某食品的營養成分表中“鈉”這一欄對應的每100g食物的“NRV%”是100%,就表示100g該食物就能提供全天所需的100%的鈉了。就意味著鈉含量過高,因為不可能除了這種食物不吃其他含有鈉的食物。
9.添加輔食初期,輔食沒有味道,寶寶會因此覺得不愛吃嗎?
答:剛開始添加輔食的寶寶,對于食材本身味道的接受度是遠遠高于成人的,寶寶不太可能因為覺得輔食“沒味道”就覺得不好吃,除非大人過早給寶寶嘗試過有味道的食物。成人之所以會覺得寶寶的輔食“沒味道”,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們習慣了通過不同的方法烹飪和添加調味料帶來的“重口味”,因此難以察覺食材原有的味道。而寶寶對口味的要求可以說是“白紙一張”,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么挑剔,家長不必過于擔心寶寶因為味道原因,而不愿意接受輔食。
10.寶寶添加輔食之后,什么時候可以額外加食用油?
答:當寶寶滿6月齡,開始添加輔食后就可以在食物里額外加油了。加油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寶寶食物中的能量密度,因為寶寶的輔食,比如米粉、面條,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油脂中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單位質量下,脂肪提供的能量肯定比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多很多,而寶寶的胃容量并不大,想要獲得更多的能量,就需要添加能量密度更大的油脂,來滿足寶寶生長所需的能量。
11.給寶寶選什么樣的食用油比較好?
答:加油的目的是為了讓寶寶攝入更多的能量,跟隨家里所用的食用油即可。不過,相比動物油,植物油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更豐富,因此食用油應以植物油為主,而不同的植物油,所含的脂肪酸也略有不同,為了讓寶寶攝入各種不同的脂肪酸,家中用油應盡可能購買小包裝的食用油,且最好變換不同的種類買,比如亞麻籽油、核桃油、菜籽油等等,讓寶寶攝入更豐富的脂肪酸。
12.給寶寶選擇食材時,總糾結能不能吃,怎么辦呢?
答:給寶寶選擇食物總的原則是,在保證健康、規避過敏風險的情況下,盡可能增加寶寶的食物多樣性。育學園APP中有個“ 能不能吃”的功能,家長可以在育學園APP中搜索輔食食材的名稱,就能得到具體“什么年齡段能吃”,“吃的時候需要注意哪些事項”等指導建議,以及相關的食譜,方便家長們參考選擇。
13.輔食從糊狀食物過渡到顆粒狀食物,寶寶一吃就吐,該怎么解決?
答:首先,如果是同一種食物,從泥糊狀過渡到顆粒狀時,寶寶一吃就吐,可能與寶寶暫時不能接受顆粒性狀的食物有關。建議家長在制作輔食時,將食物顆粒性狀制作得更細一些,方便寶寶接受食物。同時,在寶寶吃輔食后,給寶寶一些功能性食物,即較硬的磨牙棒,幫助寶寶適應口腔中含有硬質食物的感覺,同時鍛煉寶寶的啃咬、咀嚼和吞咽能力。隨著寶寶長大,家長循序漸進地引導,以及不斷地練習之下,他就會接受顆粒狀食物了。
14.寶寶不愛吃肉,肉類怎么做才能讓寶寶接受?
答:肉類的添加對于寶寶的營養補充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過變換輔食的制作方法來提升寶寶對肉類的接受度。比如,可以把蒸熟的肉泥或肉餡與寶寶愛吃的其他食物(如雞蛋羹)混合后喂給寶寶;也可以在制作肉泥或肉餡時加入香菇、香菜、一點點的油來增加香味。
15.寶寶一吃肉就便秘,不吃就沒事,怎么調整?
答:其實,大多數情況下,真正導致便秘的元兇并不是吃肉,而是纖維素攝入不足。家長可以先考慮寶寶是否存在纖維素攝入不足的問題,比如蔬菜、粗糧等粗纖維食物吃得很少,或者因為制作得過于精細而使食物中的纖維素受到了破壞;第二要考慮孩子的腸道環境是否健康,如果存在頻繁使用消毒劑或不科學地使用抗生素的情況,可能會破壞孩子的腸道菌群,進而導致便秘。如果家長經過調整仍然發現寶寶只要一吃肉就會出現便秘的癥狀,可以帶寶寶就醫,排查一下是否存在食物過敏或食物不耐受的問題,或者腸道結構上存在天生的異常,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調整。
16.寶寶10個月,喜歡吃生黃瓜,請問寶寶可以吃生的食物嗎?
答:寶寶能否進食某種食物,實際上并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案,而是要根據寶寶對于食物的接受度和耐受情況來判斷。對于生的蔬菜來說,也不是一定不能吃。如果寶寶喜歡吃生黃瓜,吃完后也沒有出現消化道或皮膚的不適反應,那就可以按照寶寶的喜好進行喂養。如果寶寶雖然愛吃生黃瓜,但在吃完后就會出現明顯的腹瀉等不適癥狀,則建議不要生食,或者煮熟后再食用,觀察寶寶的耐受情況。
17.13個月的寶寶能吃奶酪嗎?吃奶酪對寶寶有什么好處?
答:奶酪是一種鈣和蛋白質,含量都非常豐富的食物,1歲以上的寶寶已經可以吃奶酪這樣的奶制品了。不過在選擇奶酪的時候一要注意配料表,二要看它的營養成分表,有些奶酪在生產過程中,為了讓孩子更加愛吃,會添加較多的糖,大家在選擇時避免選擇添加成分太多的奶酪。
18.媽媽奶量比較多,可以用母乳沖米粉嗎?
答:不建議用母乳或配方粉去沖調米粉,建議用溫水沖調。這是因為,米粉作為第一種給寶寶添加的輔食,如果混合了別的食物、奶的味道,可能會使寶寶發生味道混淆。比如:如果他不喜歡米粉的味道,可能連奶都不愛吃了,如果他喜歡混合了奶味的米粉,以后對平淡味道的主食可能接受度會降低。所以,媽媽們不要為了沖調米粉而去刻意地存母乳,以至于影響了正常的哺乳。對于那些母乳特別充沛,寶寶吃不完的媽媽來說,可以把母乳儲存起來備用。
19.11個月的寶寶開始變得不愛吃輔食了,之前都挺愛吃,為什么?
答:寶寶變得不愛吃輔食有很多原因,家長可以嘗試從這幾方面來考慮,比如輔食味道問題,有時寶寶因為味覺發育,偶然嘗試過其他更有味道的輔食之后,會對原來的食物失去興趣;家長還可以考慮改進喂食方法,對不愛吃輔食的寶寶,可以在寶寶饑餓時先喂輔食再喂奶,這樣寶寶更容易接受自己不那么喜歡的食物;此外家長也要考慮是否存在大人追著喂、強迫吃、寶寶活動量不足的情況,導致寶寶沒有“饑飽感”,也可能引起寶寶抵觸輔食。
20.老人在給11個月的寶寶做輔食時總愿意加點糖,可以嗎?
答:一歲內的寶寶,不建議額外加糖。糖是一種供能物質,輔食中額外加糖后,會增加寶寶的飽腹感,直接影響到寶寶的輔食量或奶量,進而影響寶寶的營養攝入。另外,寶寶的飲食中(如母乳、配方奶、米粉)中,實際上是含有糖的。而在輔食中額外加糖,會使寶寶糖攝入量過高,導致寶寶出現喜甜的口味偏好,進而之后出現挑食、偏食的飲食習慣,導致無法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未來可能帶來齲齒、肥胖、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21.寶寶8個月可以吃無糖酸奶嗎?應該怎么給寶寶選酸奶?
答:雖然酸奶是幫寶寶補充鈣質及蛋白質等營養素的好選擇,但由于酸奶中含有牛奶蛋白,對于胃腸道尚未發育成熟的一歲以內的小寶寶來說,致敏性相對較高。因此,一般建議寶寶一歲以后再嘗試食用酸奶。
給一歲以上的寶寶選購酸奶要注意兩個方面:第一,要選擇真正的酸奶,而非乳酸飲品。建議大家在選購酸奶時,仔細檢查酸奶的外包裝及配料表,如果包裝上注明“飲品”或“飲料”字樣或者配料表上除了“生牛乳”,還有很多添加成分,就說明這是乳酸飲品,而非純酸奶,大家就不要選購了。第二,給寶寶吃的乳制品要選擇全脂。寶寶生長需要的是高能量的食物,低脂或無脂酸奶,能量密度降低,飽腹感強,不利于為生長供能。
22.3歲的寶寶,吃威化、巧克力這樣偏甜的成人零食,有沒有危害?
答:不是成人零食就代表高鹽、高糖等,建議家長們也要建立健康的飲食習慣,控制糖與鹽的攝入量,為孩子做好榜樣。建議給寶寶選擇低糖、低鹽的零食,而不是一味地選擇標有“兒童”的食品。比如水果、無糖小餅干、無糖酸奶、自制的健康小零食等。另外,在選擇零食時,要學會看食品配料表及營養成分表,盡量選擇不含添加糖,或者添加糖排位靠后、各種添加劑含量較少的零食,同時還要注意上述我們提到的 營養素參考值百分比( NRV%)。
23.一歲以下的寶寶不能吃蜂蜜,那母乳媽媽可以吃嗎?
答:哺乳期的媽媽食用蜂蜜后,蜂蜜主要以果糖和葡萄糖的形式被身體吸收,進而作為能量被機體消耗,并不會進入乳汁對寶寶造成直接的影響或風險,所以是可以食用的。另外,我們建議哺乳期的媽媽食用豐富多樣的食物,保證攝入不同的營養,而不是單獨糾結某一項食物。
24.寶寶吃母乳沒事,添加奶粉后開始拉肚子,是乳糖不耐受嗎?
答:首先,乳糖廣泛存在于母乳和配方粉中。如果寶寶長期以來對母乳沒有出現不耐受的情況,一般不會“突然出現”對配方粉中的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其次,引發腹瀉的原因很多,感染、過敏、著涼都可能引發腹瀉。建議家長觀察寶寶腹瀉的同時,是否伴隨其他癥狀,比如發熱、濕疹等。一般如果是乳糖不耐受導致的胃腸道癥狀,會有腹脹、腹痛、排氣增多、大便偏稀等癥狀;如果寶寶還伴隨發熱,上吐下瀉,可能是出現了胃腸道的感染;如果出現濕疹、便血等癥狀,則可能與牛奶蛋白過敏有關。
以上,就是小園子關于3月6日【 輔食如何更有味道】這場直播中,對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做的詳細解答啦。
如果還有任何關于 挑食偏食的問題可以留言喲,也許下一個被翻牌的就是你哦~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