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媽產后腰痛很難受,這些建議一定要收好
懷胎九月一朝分娩,本以為可以一身輕松,但隨之而來的產后腰背痛卻給很多新媽媽帶來了痛苦。實際上腰背部疼痛是從孕期就開始的,大約有50%的準媽媽會受到腰背痛的困擾。
國內一項研究表明,產后2、3、4個月腰背痛的發生率分別為31.8%、28.6%、29.4%。疼痛可嚴重影響產婦的日常生活,容易引起產后焦慮、抑郁,不利于產后心理及生理的恢復,所以在月子期間,產婦的形體恢復至關重要。
產后腰背痛是已生育女性中比較常見的現象,但一般產后一個月后會逐漸消失,倘若產后新媽媽腰背痛未見減輕,持續時間較長(超過12周),就發展為慢性腰背痛了。
產后腰背痛是怎么回事?
原因可能是:
1、骨盆狀態的顯著變化
胎兒體重越重,產后腰背痛的幾率越高。為了適應不斷增加的體重,以及逐漸隆起的腹部,準媽媽的脊柱會發生生理性彎曲,腰部向前突,造成腰部的負荷過大。
在孕期,為了讓胎兒能順利娩出,連接骨盆的韌帶會變得松弛。隨著胎兒的發育、子宮增大,孕媽媽腰部承受的壓力逐漸增加,壓迫到盆腔神經、血管而引起腰痛。
2、子宮復位不良
子宮的正常位置是前傾、前屈的,月子里仰臥位比較多,在產后子宮復舊的過程中,如果出現子宮后位或者子宮脫垂等復位不良的情況,也會引起腰痛。
3、缺鈣
孕期缺鈣的媽媽,在產后母乳喂養時,體內鈣質的流失加重,使骨組織處于缺鈣狀態,從而容易引起關節酸痛。
4、產后過度勞累
產后新媽媽除了要給寶寶哺乳,還要給寶寶洗澡、換尿布、穿衣服、哄睡等,這些久坐、久站、久彎腰的動作,都會引起產后腰部不適。
5、喂養姿勢不當
給寶寶哺乳的姿勢不正確,如側身、彎腰等姿勢;另外,產后纏綁束腹帶過緊也可能造成腰肌勞損而導致腰痛。
6、惡露排出不暢
惡露無法順利排出,導致產婦盆腔內產生血淤,也很容易導致產婦產后腰痛。
7、缺少活動
很多產婦分娩后很少活動,經常處于待在床上的狀態,導致腰部缺少一定的鍛煉。另外產婦產后對身體進補較多,從而使體重加重,腰部負荷過大,因而產生腰痛狀況。
8、產后風濕
產后患風濕也是可能引起腰部疼痛的原因之一,產后受到濕寒的侵入誘發產婦腰痛。
9、常穿高跟鞋
正常狀況下,新媽媽應避免穿有跟的鞋,否則容易導致身體重心前傾,間接影響到腰部,從而誘發腰部的疼痛。
產后腰痛怎么辦?
1、注意腰部保暖
天氣轉涼應及時添加衣物,避免冷風吹襲;經常活動腰部,使腰肌得以舒展;適當按摩、熱敷,促進血液循環,幫助改善腰部不適。
2、減輕腰椎壓力
經常更換臥床姿勢,避免提重物;產后也不要過早穿高跟鞋,以免增加脊柱壓力,以穿平底鞋為宜,鞋底要柔軟。
3、巧妙用力
睡覺時床墊不宜太軟;平時多散步能幫助防止或減輕腰痛;腰部不適時盡量避免抱孩子,腰部少用力。
4、放松心情
緊張情緒會使血液中激素增多,可能誘發腰椎間盤腫大而致腰痛,愉快的心情有助于防止腰痛。
5、合理補鈣
哺乳期媽媽每日要將自己身體中儲存的鈣,大量的轉移到母乳中,通過乳汁傳遞給寶寶,因此媽媽鈣的損耗量很大。選擇適合自己的鈣劑,進行補鈣。
6、避免長久站立及蹲坐
產婦分娩后要避免過長時間的站立、蹲坐,否則經常這樣的話容易使腰部難以長久承受。
媽媽可以給寶寶買高度適中的搖籃或童車,能夠自由調動高度的更為佳選,盡量避免過多的彎腰。在睡床旁邊放一個椅子那就更好不過了。這樣的話,既有助于保護產婦的腰部,又更方便產婦照顧嬰兒。
7、哺乳姿勢得當
產婦哺乳時需注意自己的姿勢,要使腰部產生舒服、輕松之感。一般來說,最好坐在高度較低的凳子上,倘若坐的地方太高的話,那么身體可以輕靠在椅子上或者將一只腳放置于凳子的腳踏上。
媽媽還可以在膝蓋上墊一個枕頭,這樣的話既可以使寶寶抬高又可以承重。
8、合理鍛煉
推薦三個運動方式
貓式呼吸
跪坐,雙腿打開與肩同寬,雙手放在雙膝前一小臂加兩手的距離撐住,吸氣抬頭,脊柱向下彎曲,呼氣低頭,脊柱向上彎曲。保持過程緩慢,吸氣呼氣各數5秒。每天早晚各做一組,一組10次。
仰臥位
雙足著床板,屈膝。抬起一膝漸漸向乳房方向微曲,雙手抱膝拉向胸前,回原雙足方位,另膝做上述運動,每天做10次。
平躺伸懶腰
雙臂向上伸直,雙腳尖向下繃緊拉伸并放松腰部。
腰痛也需要一定時間恢復,如果長時間綿延不愈,用以上方法都沒有緩解,要及時去醫院檢查,明確具體的病癥,對癥下藥。
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