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掉下床摔出個大包,千萬別揉啊!你第一反應要這樣做…… 快樂媽咪 1周前
都說帶孩子是個高危職業,這話一點都不夸張。孩子一天到晚磕磕碰碰的,你永遠無法知道哪天ta會給你整出一些“驚嚇”來。就拿墜床這事來說,分分鐘能讓當媽的嚇到丟魂。
11個月大寶寶經歷的“墜床風波 ”
朋友的寶寶小包子最近在學扶站,一到了床上就喜歡扶著床頭邊站起來。前天晚上,大人一個不留神,小包子就從50公分高的床上摔了下來,頭先著地,當時額頭就青了一塊。
朋友看到后, 以最快的速度沖上去抱起寶寶。 (這幾乎是每個媽媽的本能,但很遺憾是錯的,有時可能會導致很嚴重的后果,稍后樂媽會詳細解釋)
小包子的奶奶看到后,趕緊過來用手心給小包子揉搓傷口。結果,傷口不但沒有好轉,半個小時后,額頭上反而鼓起了一個包,有半個櫻桃那么大。
朋友心急了,趕緊打電話叫正在加班的老公回來,一同把孩子送到了醫院。
幸好醫生檢查后發現孩子沒有什么大礙,只是傷口被揉搓過久,導致了 皮下血腫,需要進行頭皮穿刺抽出積血。
直到今天,朋友還在內疚: “我就不該讓婆婆給小包子揉傷口,不然孩子也不用受這些罪了。”
然而事情已經發生了,再責怪老人也沒有什么用處。畢竟,就算我們是孩子的親媽,也不一定知道孩子墜床了應該怎么處理。甚至,還有些媽媽,連寶寶墜床會導致哪些后果都不甚了解。
1歲內,寶寶墜床的概率非常高
嬰兒墜床是高頻事件,幾乎每個孩子小的時候,都有過墜床或從高處摔下來的經歷。
此外,就算是還沒有學會翻身的寶寶,也可能會發生墜床的意外。樂樂就是一個例子,剛滿月不久就華麗麗地墜了一回床。
而孩子學會翻身、爬、站之后,墜床的 風險指數一路飆升。1歲之后,孩子有了攀爬的本領,更是會 常常上演“越獄”現象,一秒鐘沒盯著,孩子就“ 自由落地”了。
寶寶墜床不可忽視,后果可致命
也許部分有經驗的媽媽可能會說:“ 誰家寶寶不曾墜過幾次床,哄一哄就沒事兒了。摔一摔才能長得大。”
然而不少新聞案例告訴我們,孩子墜床這事可大可小,嚴重時可能會導致顱內損傷。
事件一:2016年9月6日,山東膠州一名8個月大的嬰兒從半米高的床上墜落,摔到頭部造成 顱內大出血,險些喪命。經醫院緊急搶救才逐漸康復。
手術的主治醫師解釋,腦外傷是造成兒童死亡的首要因素,而在腦外傷中,墜落傷是最主要的原因。醫院每天都能接收5到10例墜落傷的患兒,平均每周都做一臺嚴重的腦外傷手術,患兒大都在兩歲以下。
事件二:2013年11月,重慶一名6個月大的寶寶從40厘米高的床上摔下,之后嘔吐了幾次,并精神不好非常嗜睡。第二天媽媽帶寶寶到兒童醫院檢查,結果發現孩子被摔出 急性梗阻性腦積水等多種癥狀。
寶寶墜床必須重視,切忌大意馬虎
看了新聞案例,有些媽媽可能會有困惑: 明明孩子摔下來的高度不是很高,為什么會導致這么嚴重的后果呢?
實際上,嬰幼兒的頭部比重較大,一旦墜床,往往是頭先著地,“首當其沖”。
醫生表示,許多家長都覺得床不高,摔下去也沒什么大礙。但墜床的嚴重程度不僅和跟墜落的高度有關,還和 撞擊的部位、角度以及腦部情況有關。如果小孩頭部著地、地面是很硬的石材或瓷磚,即使不是很高,也可能會造成顱內損傷的嚴重后果。
寶寶墜床,90%媽媽第1步就錯了
前面提到,寶寶墜床時,很多媽媽的第一反應是立沖上去,把寶寶抱起來安撫。
然而這個做法被兒科醫生警告過是錯的!樂媽再次提醒大家: 這樣做很!危!險!
因為寶寶墜床后,有些損傷是無法一眼看出來的,如脫臼、脊柱裂縫損傷等。冒然將寶寶抱起來,很容易造成二次傷害,加大醫治難度。
正確做法是: 先冷靜觀察10秒左右,看看孩子的總體精神狀態如何。
1
如果孩子有這樣的反應,家長不用太擔心
很重要的一個信號,如果孩子“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聲音嘹亮,眼神靈活,四肢掙扎比較有力,一般不用太擔心。
這時家長可以走過去,輕輕抱起孩子,檢查是否有外傷,如皮膚沒有紅腫、有沒有流血等。一般來說,摔得不重的寶寶,經家長安撫過之后,大約10分鐘或15分鐘左右,情緒會就會恢復正常,像平時一樣愉快地玩耍起來,并且接下來的喝奶、睡覺等都會和平時無異。
樂媽提醒:就算一開始寶寶表現得很正常,也不要掉以輕心,最好能密切觀察3天,防止孩子顱內 有進行性病變。
2
出現這些信號,說明孩子摔得比較重,需及時就醫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