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免疫系統與病原體到底是如何相愛相殺的?追完這套科普連載,你就全懂了!(一)
人類免疫系統與病原體的相殺相愛
連載1
作者:劉召芬,中華預防醫學會科普信息部 研究員,醫學博士后。
審核:余文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主任醫師。
2020年的春天最刷屏的關鍵詞,我想除了“新冠肺炎”,估計就是“免疫力”了。由于對病毒還沒有特效藥,作為廣大民眾能夠做到的就是提高免疫力。網絡上各種提高免疫力的飲食療法、各種提高免疫力的運動方法等都刷爆了屏。
我們都知道,免疫力很重要。免疫力強的人不容易得病,就算有點感冒發燒,也很容易好。不過我們對免疫系統其實有很多誤解,比如很多人經常掛在嘴邊的“提高免疫力”,免疫系統是一套非常復雜精致、精妙的系統,只看力量強弱,就把它想得太簡單了。有些疾病甚至是免疫力“太強”造成的,比如過敏,就是因為免疫系統反應過度了。現代人的很多常見病,像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就是因為免疫系統功能失調,攻擊了身體正常的細胞。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想要更健康,首先要做的不是忙著“提高免疫力”,而是了解跟免疫系統相關的知識。那么,免疫系統是由什么組成的?又是如何工作的?日常生活中,免疫系統失調會導致哪些常見疾病?到底營養、運動對免疫系統有沒有影響?
其實,人類的歷史幾乎就是與各種疾病以及病原體抗爭的血淚史。對疾病的研究從人類文明之初就開始了,但對人類免疫系統的研究則是相對晚近的事情,從19世紀下半葉科學家意識到細菌可以導致疾病算起來,免疫學也只有一個半世紀的歷史。“免疫系統”這個詞是20世紀60年代末期才出現的。
一百多年來,正是因為人類越來越了解免疫系統,我們才攻克了很多醫學難題。比如,免疫學的誕生,就是因為人們發現利用疫苗來激活免疫系統可以對抗傳染病。未來,免疫學很有可能幫助我們對抗癌癥。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兩位免疫學家,他們提出了一種治療癌癥的新方法
- 標簽: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