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錯過了“爬行敏感期”還能學會爬嗎?專家建議:越早彌補越好
一個孩子會不會爬行,是要靠父母后期的訓練才能做到的。
許多父母忙于工作,沒有意識到,這么小的寶寶有必要學這學那兒嗎?
殊不知,很多東西對寶寶來說就是玩,越小訓練,效果越好,但都是通過玩中來學習的。
比如說爬行,一個人會不會爬行和出生后到1歲之間,孩子父母是如何訓練的,有著密切關系。同樣是同年同月的孩子,為什么別人家的孩子會爬,還爬得很開心,你家的不愛爬,一趴著就哭呢?
其實,說來說去還是方法問題。
孩子會哭,說明他不舒服,不愿意配合;孩子很開心,說明他感到有趣又安全,所以愿意配合。我們下面先了解下,是哪些原因會導致孩子學不會爬行呢?
為什么有的孩子不會爬行?
首先,是父母沒有重視,練習太少
幾乎有超過80%的父母沒有意識到爬行對孩子的重要性,認為這么小的孩子不需要學習什么,順其自然就好;以為孩子會自己學會,每天負責給孩子喂奶,讓孩子吃飽、睡好就行。因為沒有重視前期的練習準備,所以后期就沒有幫助孩子練習,最后導致孩子不會爬行。
其次,是父母沒有方法,鼓勵不夠
有的父母通過看書和網絡,了解到了關于孩子爬行的重要性,但苦于沒有方法,不知道如何一步一步教孩子爬行。即便知道一點方法,但也是紙上談兵,沒有辦法落到實處,做的時候又會發現新問題。比如,孩子趴著一動不動,父母不知道該怎么做,也不知道如何鼓勵孩子配合。
做任何運動,都需要循序漸進的方法,不可能一次性到位,更別是爬行了,這可是項比較消耗體力的運動。
另外,是父母沒有耐心,堅持不夠
當孩子在練習的過程中,趴著不前進,反而倒退;還有的出現進步太慢,或學了很久都不會的時候;要么就是冬天穿衣服太多,身體太笨拙了,父母就開始對孩子失去信心和耐心了,沒有堅持練習就無法看到孩子的進步。
更何況,爬行不是一天就可以練成的。而是要從一出生就要做各項上肢和下肢力量的儲備,等待時機成熟,就容易看到效果。
1歲前不會爬行的孩子,長大后會有哪些影響?
01、走路容易跌倒,導致自信心不足
02、運動時手腳不聽使喚,做事容易退縮
03、工作學習效率慢,容易受挫
在1歲前不會爬行的孩子,大多具有以上的特點。因為父母忽視了孩子爬行的重要性,沒有花時間幫助孩子練習,等到1歲后才發現自家孩子和別人家孩子的差距所在。
我在幼兒園工作的時候,園里開展六一兒童節,小朋友們都會參與各項演出活動,其中就很明顯地看到,學習舞蹈的過程中,有個別孩子身體的動作無法和節奏配合,學起來比較吃力。其他孩子大部分孩子節奏都很好。由此可以判斷,學得快又好的孩子,小時候大部分都會爬行。
如何判斷12歲前的孩子小時候會不會爬行?
觀察孩子動作是否具有協調性
身體協調性主要指身體的手和腳以及腦的協調性。細心的父母在生活中,可以透過觀察孩子做體操、跳舞、做運動等,來觀察孩子的動作協調性好與否。一個小時后沒有學會爬行的孩子,很容易出現手腳不協調,就是同手同腳,手腳不聽使喚的現象。
長大后就可以看到,學習開車的技術就落后于小時候會爬的人。很多成年人就存在手腳不協調的問題,有的學開車因為踩錯油門把車開到了河里;有的倒車把車庫給撞了等到。這就是明顯的身體缺乏協調性導致。
觀察孩子肢體是否具有靈活性
肢體的靈活性值得是遇到問題時身體的反應能力,比如,騎自行車的時候,發現前面有人,該提前按喇叭提醒,但有的人就是反應慢半拍,忘記剎車,要么直接撞別人身上才反應過來。
有的孩子會在小學的時候學習跳繩比較慢,別人一分鐘跳200個,他一分鐘只能跳幾十個。這也是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不夠的體現,自然而然,孩子在運動中體會不到樂趣,很容易變得沮喪。
觀察孩子是否喜歡運動
一個人喜歡做一件事,必定是因為他在這件事情上體會到了成就感,孩子也是一樣的。只有能做到的時候,才會喜歡做,越喜歡,越快樂,越快樂,越能做好,越能做好就越愛做,它們之間是相輔相成的。
如果一個孩子不喜歡運動,說明從小就不喜歡,因為沒有養成運動的習慣。如果從小就會爬行,后期的走、跑、跳、翻滾等運動都不會太差,隨之而來跟多的是運動的興趣方面的提升。
有些孩子是因為身體太胖了不愿意運動;有的是因為習慣問題;還有的是因為體會不到運動的樂趣。
無論怎樣,父母都要引起重視,爬行能力的強弱影響的不僅僅是孩子身體靈活方面,更多的是大腦智力的影響,自信心方面的影響。
孩子錯過了“爬行敏感期”就要放棄嗎?其實,不是的。
專家建議,在孩子5歲前都可以多多練習爬行。即便是錯過了爬行敏感期的孩子,也可以在1歲后通過練習來彌補,專家建議越早彌補越好。
具體怎么做呢?
- 第一,用游戲的方式幫助孩子練習爬行。
比如,鉆山洞。用紙箱子或網上買個鉆筒,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戲。一個在前面爬行,一個在后面追,這樣比單純地練習爬行更加有趣。
- 第二,多練習手臂力量和腿部力量。
因為已經錯過了1歲前的敏感期,所以現在要從增加手臂力量和腿部力量開始加強,爬行是一項很累的體力活,需要通過手腳并用來完成。如果沒有一定的力量,很難持久支撐身體,就容易導致放棄。
練習手臂力量的方法:吊單杠、拔河賽、人力推車(父母提起孩子的雙腿,手撐地爬行)
練習腿部力量的方法:踢球、蹬腿、彈跳、做主被動操等到。
- 第三,循序漸進地練習,養成運動的習慣
好習慣,從小養成。把運動變成一種習慣,你會發現,孩子就會愛上運動。一旦形成了良好的運動習慣,孩子就會受益一生。等孩子長大了,你不會再因為孩子不愛運動,身體抵抗力不好而發愁了。
- 標簽:地下城更新不了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