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花后剪一刀,加點肥,養護得好,生長健壯,新花不斷
都說杜鵑花難養,主要是由于它毛細根較多,澆水不好把控,并且根系對土壤的酸堿度反應比較明顯。它屬于南方花卉,到了北方很容易“水土不服”。最明顯的表現就是,葉片因缺鐵出現黃化,或者由于通風不好,形成大面積黑斑,造成葉片脫落最終死亡。
對于南花北養易引起的這些問題,有經驗的花友也總結出了幾個應對策略,如:選用疏松透氣的微酸性土壤,每個月用硫酸亞鐵或白醋溶液給植株灌根,改善土壤酸堿度;澆水采用浸盆法,盆土保持濕潤;經常開窗通風,增加空氣流量,防止病害滋生;給植株花盆下放水盆,以增加空氣濕度等等,都能有效改善杜鵑花的生長條件,讓杜鵑花在北方也能花開滿盆。
如果能把杜鵑花養好,花開時幾十朵花盛開,還帶著滿頭花苞,真的很吸引人眼球。溫度光照適宜,杜鵑花能花開不斷。它的花朵是循序漸進開放的,老花凋謝,新花盛開,花苞也在不停的孕育,并且杜鵑花新的花苞都蘊藏在老花的花托下面。
所以杜鵑花的花后修剪有講究,它不像月季花和茉莉花要數著枝條從花下尋找芽點,還要連同殘花和枝條一同剪去。給杜鵑花修剪,如果不小心剪掉枝頭的花苞,有可能再無花賞。
發現有花朵凋謝,只需剪掉殘花和花托,盡量不要去修剪殘花的枝條。如果內部有密生和弱勢枝條,影響植株的通風透光,又沒有開花的條件,或是底部有老化的黃葉,可以一同剪掉。這樣可以給植株減少養分消耗,集中能量供養正在孕育和盛開的花朵。
修剪過后因為還有花朵在盛開,給植株繼續增施磷鉀肥,如在盆周埋點干雞糞或羊糞肥,也可以施兩次有機肥水,促進新生花朵孕育和開放。
等到整個花期過去,剪掉殘花,對整株做一次修剪整形,剪去過長的枝條,促進新枝萌發,促使株型更飽滿圓潤。同時增施復合肥和氮肥,如在盆邊埋幾粒煮熟的黃豆,促進新枝新葉更快生長。
- 標簽:相宜本草四倍蠶絲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