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母嬰營養飲食
西葫蘆炒著吃會致癌?是你炒的方法不對!
炒西葫蘆最好切塊不切片
網上一直盛傳“西葫蘆炒著吃會致癌”,理由是,炒菜含有較高的致癌物丙烯酰胺,而其中炒西葫蘆產生的丙烯酰胺量僅次于炸薯條和薯片。那么炒西葫蘆會不會致癌呢?
營養專家表示,所謂炒西葫蘆致癌,問題并不出在西葫蘆身上,而是在炒制上。
丙烯酰胺被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確認為二級致癌物。美國癌癥協會指出,只要經過120℃以上的高溫烹飪,就會產生微量的丙烯酰胺。丙烯酰胺廣泛存在于各種油炸、燒烤和烘焙食品當中,像炒菜、烤肉、炸薯條等,都有不同比例的丙烯酰胺存在。
然而,不能脫離劑量談危害。國際學術期刊《食品和化學毒物學》上的研究指出,每天攝入爆炒西葫蘆超過7.5千克才會有致癌風險。
炒西葫蘆不要大火爆炒,而要小火煸炒,注意控制鍋中的溫度。炒西葫蘆前盡量別切成薄片,因為越薄受熱越快,越容易釋放出丙烯酰胺,最好把西葫蘆切成大一點的塊狀。 (楚超整理)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 標簽:陸沐擎炎景熙全本免費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
TAGS標簽更多>>
網站熱點更多>>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