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一碗粥,兩歲孩子發燒嘔吐不止,醫生一看很嚴重!
1歲9個月的孩子腸穿孔了,都因為爸爸忽略了一件事。
為了訓練孩子的吃飯能力,王先生一家自孩子1歲開始就讓他自己喝粥。
“當天早上,我起床給孩子煮粥,煮好后就去上班了。”王先生說,自己家里平時煮湯、煮粥都喜歡放點紅棗, 按照往常習慣,他煮粥給小孩也直接放了幾顆紅棗。
當晚,孩子就開始發熱,最高時燒到39.7℃。第二天,孩子又開始喊肚子疼,并有嘔吐情況出現。王先生夫妻給孩子吃了美林和泰諾林,孩子體溫下降至正常。但是, 孩子的嘔吐和高燒情況仍是反復,“吃什么都吐,喝水也吐。”王先生連忙把孩子送醫。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小兒外科主任伍崗泉接診了孩子,經過檢查,發現孩子是腸穿孔,消化道內存在異物,并發急性彌漫性腹膜炎,“再晚一點送醫,孩子就會因腸穿孔導致出現腹腔臟器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了。”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除了會吞食異物,還可能將異物放進鼻腔、耳朵……
多數情況,寶寶是在大人觀察不到的時候誤吞了異物。寶寶如果出現這些異常癥狀,比如說,嗆咳、不愿進食、惡心、嘔吐、大量流口水、唾液帶血,甚至窒息等情況,這時家長就要懷疑孩子是否吞入異物了。
如有必要,盡快帶寶寶去醫院就診。醫院會采用X線片檢查,或者內鏡檢查。
家長不要盲目催吐或導瀉。因為,催吐可能造成異物被誤吸入氣管,引起窒息,異物上行還有劃傷消化道的危險;吃瀉藥導瀉,使異物經腸道迅速排出,也不是個好方法,容易加重異物對腸道黏膜的損害。
如果寶寶出現腹痛、便血、發熱、嘔血等情況,那說明已引發消化道損傷,必須及時就醫。如果是尖銳的異物(如螺絲釘、曲別針、魚刺等),或危險系數較高的異物,早期則最好在內鏡下盡快取出。
除了要收好細小物品,衣服上的小配件很有可能被小孩吸入氣管, 廣州有個9個月大寶寶就中招了:
發這個朋友圈的是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珠江新城院區耳鼻喉科的陳主任:
他在朋友圈說:9個月的寶寶反復肺炎3個月,CT提示支氣管異物纖維支氣管鏡下見異物,位于左下葉基底段:
嘗試夾取異物未成功,轉我科支氣管硬鏡取出2mm大小的藍色塑料珠,懷疑為衣服裝飾物。
請抱嬰兒的家長提高警惕,杜絕安全隱患。
真的很可怕,有木有!如果當時寶寶吞入的塑料珠直徑大一點,很有可能造成窒息,那樣后果就不堪設想了!
廣西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楊曉祥提醒:1-2歲的小孩出現異物卡喉的情況比較常見,因為小孩的吞咽功能還不是很協調,吃大顆粒的東西很容易嗆到肺里。
為預防幼兒被異物卡喉,家長需牢記:
1. 小孩子在哭、鬧、玩、笑的時候,建議不要給孩子吃東西。在這樣的情況下吃東西,花生、桂圓、果凍、瓜子、葡萄等大顆粒的食物就容易進入咽喉部甚至氣管,導致異物卡喉。
2. 通常有些家長習慣在孩子哭鬧的時候,拿食物來哄騙孩子,讓其安靜下來,這種行為是不對的。因為孩子口含著食物或者異物時,在哭泣或受驚嚇時,容易將異物或食物吸入氣管。
3. 有些父母為了保證孩子的營養,喜歡熬骨頭粥、排骨湯泡飯、魚湯泡飯喂孩子。從安全的角度來說,這些都不值得提倡。小骨頭和魚刺隱藏在粥飯中,不易看見。有些家長給孩子喂時總喜歡大口大口地喂,這樣使孩子很難充分咀嚼食物,藏在飯中的小骨刺就容易卡入喉嚨或氣管。
4. 當發現孩子的喉嚨被東西卡住時,家長一定要快速反應。如果家長能掌握和了解急救方法,則應該盡快幫助孩子將異物取出,如果不行,家長應及時將孩子送至醫院救治。
來源|華大母嬰
- 標簽:泰坦尼克船長再現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