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讓媽媽崩潰的“黃昏鬧”和“鬧覺”,教你幾招搞定
煩躁的黃昏焦慮
很多寶寶一到黃昏時刻就會顯得煩躁,愛哭鬧,父母怎么哄也很難讓寶寶安靜下來。這種情況我們叫做寶寶的“黃昏焦慮癥”。
有的寶寶一天都很乖,但每到下午的5~6點的時間段,就很容易煩躁不安。對寶寶來說,究竟為什么這幾個小時這么難過呢?其實如同大人一樣,工作了一天到了快下班的時候是最累的。同時這個時候還是寶寶最緊張的時候,研究發現這個時候寶寶的體溫會到達高峰,通常會令寶寶覺得更加累。
寶寶還沒有發育成熟的神經系統對于緩解這些疲勞和緊張根本幫不上什么忙。在出生三個月內,他們的腦部還不能調節控制他們的行為,所以一旦他們覺得煩躁的話就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恢復到平靜的狀態。
除了上述的原因外,寶寶的睡眠循環周期還沒有完全建立。
寶寶體內只能分泌少量被稱作褪黑激素的化學物質,這也意味著寶寶還沒能分清楚究竟是白天還是黑夜,而且也不能一次多睡幾個小時,所以這時候的寶寶會十分疲勞!
煩躁的鬧覺
鬧覺跟黃昏焦慮比較類似,每當寶寶睡覺前,不管是午覺還是晚上,都會煩躁不安,俗稱“鬧覺”。無論成人還是嬰兒都需要足夠的睡眠,然而,嬰兒(尤其是新生兒)對于“困”和“累”的生理反應卻截然相反。
成人困了會放緩行動,減慢身體的各項反應,躺下睡覺,大多會睡整夜。新生兒則不同,大多數嬰兒會抗拒“困”的感覺,會表現出亢奮,顯得興奮、精神或者煩躁,也就是常說的“鬧覺”,媽媽如果在睡覺前看到這種煩躁,就可以確定小寶寶在鬧覺了。
對付煩躁的寶寶有妙招
1、讓寶寶吸吮
胎寶寶在預產期前3個月就開始練習吮吸手指了。當你把你的手指放在嬰兒的嘴巴里,或者給他使用安撫奶嘴,吮吸不僅能夠緩解寶寶的饑餓感,還會激活大腦深處的鎮靜神經,將寶寶帶入沉淀的平靜,讓寶寶進入滿意的放松狀態。
2、利用聲音
其實胎兒在母體中的環境并不是非常安靜的,有母親血管流動的“刷刷”聲、心臟聲、腸胃蠕動的聲音、說話的聲音等。家長可以為寶寶營造這種類似的聲音環境。使用吹風機、吸塵器、收音機或者選擇“白噪音”的CD,都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
3、襁褓法
對于正在哭泣的小寶寶來說,襁褓就像媽媽狹窄的子宮,令他感到熟悉和舒適。媽媽可能會擔心襁褓的松緊度問題,標準就是既要讓嬰兒感到舒適,又不能讓他自由地扭動四肢。
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標簽:7月17日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