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這些拔罐手法,學會了,在家拔罐效果也很好!
掌握拔罐手法,能提高自我拔罐效果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推拿疼痛科 王永學
很多人在拔罐的時候基本上是拔完后就把罐留在局部,很少有人知道拔好罐后還可以作一些手法。因為單純留罐,有時候不能有效的刺激病變部位或者穴位,因此我們可以根據實際病情使用一些有效的拔罐手法,以便于更好的治療某些疾病。
一般來講,拔罐的手法主要適用于人體肌肉豐厚的部位,如我們的腰背部、臀部、大腿等,在運用拔罐手法的同時一定要在應拔的部位上涂一層潤滑油,如凡士林、按摩乳等,以免由于罐的吸拔力大搓傷皮膚,另一方面使用拔罐手法以后可繼續留罐,它的時間和普通留罐時間相同。當然,這里講的拔罐手法以火罐為最好。
抖罐法
主要用于腰部
操作:此方法可不必涂潤滑油,它是用我們上述講的拔罐法將罐固定在腰骶部后,他人以一手或雙手握住罐體,做有節奏的上下抖動,頻率可快可慢,一般快的頻率可以松解粘連的肌肉組織,止痛效果比較好;慢的頻率可以補腎,主要用于腎虛腰痛。如圖1所示。
圖1
適應癥:主要用于緩解肌肉痙攣或萎縮,而且不管是外傷還是腎虛引起的腰腿痛都可以用這種手法治療。
注意事項:這種方法除了可以帶動整個腰骶部以外,對皮膚有很大的牽拉反應,因此在操作時,用力不要過猛,一定要詢問被操作者的感受,產生疼痛時手法要輕一些。
顫罐法
主要用于背腰部
操作:我們操作的時候,先在背腰部涂潤滑油,以中等的火力,切記火力過猛,以免走動時牽拉皮膚產生疼痛,然后將罐吸拔好以后,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從理論角度來說,自上而下的操作為瀉法,自下而上的操作為補法,做小幅度或大幅度的有節律的振顫動作稱為顫罐法。這種手法的刺激量中等,它會給人一種舒適感,可有效改善睡眠和亞健康狀態。如圖2所示。
圖2
適應癥:失眠 精神類疾病 亞健康
注意事項:顫罐法應用的時候以夏季為最宜,因為夏季我們的皮膚比較薄,彈性相對比冬天好,產生疼痛的幾率比較小,冬天由于環境冷,皮膚相對收縮,產生疼痛的幾率比較大。也不是說冬天就不能用顫罐法。
撥罐法
主要是針對痛點的治療,適用于全身各部位
操作:一手握住罐底部,利用我們腕關節的力量,帶動整個罐,在疼痛的部位做左右或上下有節律的彈撥動作。如圖3所示。
圖3
適應癥:各種原因引起的疼痛
注意事項:這個手法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才能操作,否則掌握不好力度反而會增加疼痛。
走罐法
最常用的拔罐手法
操作:走罐法又稱推罐法,須選用口徑大一點的罐子,并且最好是玻璃罐,涂好潤滑油,拔好罐后,操作的人一手握住罐底部,稍微傾斜,也就是罐口的一邊為著力部,另一邊略提起,慢慢的向上下或左右運動,往返數次,到所拔的部位皮膚潮紅、充血、或者是淤血時就可以將罐取下了。如圖4所示。
圖4
適應癥:這種手法主要治療肌肉酸痛、麻木、風濕痹痛等。
注意事項:這種手法相對比較簡單,一般只要掌握好力度就可以操作了。
閃罐法
主要用于肌肉比較松弛或留罐有困難的地方
操作:操作時最好用玻璃罐或陶罐,將罐拔好后立即起下,可以用一個罐反復多次的拔住起下,起下拔住,也可以多個罐交替操作。它的功能是解除局部皮膚的麻木疼痛等。
適應癥:因風寒引起的各種疼痛。
注意事項:操作時要穩準快。
搖罐法
用于背腰部
操作:對人體的刺激量比較大,因此第一次拔罐時不宜用這個手法,主要在背部使用。
這個手法也需要涂潤滑油,將火罐吸拔好以后,一手或雙手握住罐體在背部做小范圍或大范圍的搖擺動作,可用于感冒和頸椎病的預防和治療。如圖5所示。
圖5
適應癥:感冒 頸椎病 脊柱病變
轉載及投稿 || 010-62969002轉848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
- 標簽:美空 何靜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