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這么補充才有效果
益生菌是什么?
就算是再愛干凈的人,也必須正視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我們的身上有眾多細菌。這些細菌中的絕大部分,居住在我們的腸道中,成年人的腸道中的細菌,加起來重量可達1.5kg。這么多的細菌藏在腹中,我們卻沒有因此感染、發燒甚至死亡,原因主要是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很多細菌跟我們的免疫系統已經非常熟稔,可以做到相安無事。只要這些細菌不亂跑,免疫系統可以容忍它們在特定的地方生存。
除此之外,這些細菌之間也會發生競爭,按照對人體的作用,這些細菌可以分為益生菌、有害菌和中性菌。正常情況下,益生菌比如雙歧桿菌、乳桿菌等等,能在腸道中大量繁殖,占據主導地位,讓有害菌沒法繁殖危害人體,讓中性菌也規規矩矩。這些細菌一起,組成了我們的腸道菌群,腸道菌群成分穩定,益生菌占主導地位,那么就會促進人體健康,反之,會帶來健康問題。
而家長經常詢問的“能不能吃”的益生菌,指的則是腸道里的益生菌中,被篩選出來,能夠幫我們改善腸道菌群狀態的一些菌株。在我國,只有下列7種(9株)益生菌是允許使用的。
益生菌,別亂吃
首先,要談談益生菌安全問題,畢竟一口氣吃下去那么多活細菌,會不會引起潛在的感染風險呢?好在迄今為止,全球范圍內并沒有益生菌引起嚴重毒副反應的報道,國內也沒有使用益生菌引起感染的報道,可以說安全性是很有保障的。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隨意給孩子使用益生菌。
一方面,如果孩子很健康,補益生菌是沒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確實存在腸道菌群失調引起的健康問題,但吃的益生菌不對,那么也很有可能無效,因為不同菌株的益生菌能應對的問題不同。此外,有些益生菌產品中含有牛奶或麩質蛋白等成分,可能會引起部分孩子過敏或輕度炎癥反應。所以說,給孩子吃益生菌的時候,應當有的放矢,而不該隨意服用。
像腹瀉、便秘、腸絞痛、過敏、濕疹、乳糖不耐受等問題,常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家長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選擇合適的菌株來服用。條件允許的話,則可以帶孩子做個腸道菌群檢測,先弄清孩子腸道菌群的狀態,再根據情況選擇益生菌,這樣通常效果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通過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可不是在玩拼圖,缺哪塊補上就行。補充進來的益生菌,有些確實會定植在腸道中起作用,但也有些則是在“路過”腸道的時候起到調理的作用,所以如果腸道菌群檢測結果顯示缺少某種益生菌,但醫生卻建議補充另一種益生菌,這也是很正常的。
益生菌,這么吃效果好
吃了益生菌怎么沒有用?這也是困擾很多家長的疑問。除了一開始就用錯了益生菌之外,主要的原因可能有下面這幾點:
1、益生菌,要吃夠
下圖是某益生菌的營養成分表,其中的CFU這個單位指的是“菌落形成單位”,可以粗略地視為活菌數,50億CFUs指的是每袋這種益生菌,至少含有50億以上的活菌。
乍一看數目著實不少,但考慮到打開包裝后,這些厭氧菌要暴露在空氣中一段時間,還要經過胃酸的洗禮,最后才能到達腸道,并試著影響含有數以萬億記的細菌的腸道菌群,其實任務是相當艱巨的。所以,如果給孩子吃下的益生菌數量不夠,那么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因此通常建議孩子一次吃50億-150億CFUs的益生菌。
2、開了袋,快點吃
益生菌是厭氧菌,空氣中我們賴以為生的氧氣對它們來說,就是致命的毒藥。很多厭氧菌,只要接觸空氣幾分鐘,就會大量死亡。因此如果打開益生菌包裝后不及時服用,里面的活菌數就大大下降了,導致實際攝入的活菌數達不到能起作用的數量。所以,打開包裝的益生菌也不可存放太久。而常見的益生菌產品很多都是小袋包裝的,就是為了讓我們能一次服用避免存放。
3、溫水沖,才有效
我們腸道中溫度在38度左右,益生菌能在這個溫度下很好地生長。但很多家長擔心孩子喝涼水讓肚子不舒服,給孩子沖泡益生菌的時候也會用較熱的水,這會把益生菌活活燙死,而死菌吃下去對調節腸道菌群就毫無意義了。所以,沖益生菌的時候,水溫要控制在40攝氏度以下。
4、加點益生元
所謂益生元,指的是一些低聚糖,比如乳果糖、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果糖等等。它們是只有益生菌才能利用的營養。如果服用益生菌的同時加點益生元,能幫助益生菌繁殖,更好地發揮作用,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醫生建議服用益生菌時搭配一點乳果糖。
不過,事后補充益生菌往往只是補救的手段,家長平時要注意家里不使用消毒劑,更別用消毒劑清洗孩子的用品,以免造成消毒劑慢性食入殺傷腸道菌群。家長還要遵醫囑正確使用抗生素,而不是自己隨意給孩子服用。能做到這兩點,孩子腸道菌群被殺傷導致菌群失調的情況就不太容易發生了。
合作郵箱:marketing@drcuiyutao.com
- 標簽:首開東都匯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