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磨蹭到自覺,這位媽媽只做了1件事!
來源丨優質父母指南
ID:xzyzmm
還沒起床啊,都幾點了!
吃快點,都吃好了,就等你一個呢!
早點睡啊,明天又起不來!
......
還沒起床啊,都幾點了!
吃快點,都吃好了,就等你一個呢!
早點睡啊,明天又起不來!
......
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因為嫌孩子做事慢,幾乎所有的媽媽都這樣催過孩子,想讓孩子快點,結果卻是,媽媽越催越生氣,孩子越催越慢。
磨蹭到自覺只做這件事
“也不知道這孩子隨了誰的性子,我和他爸都沒這么慢啊!”
“也不知道這孩子隨了誰的性子,我和他爸都沒這么慢啊!”
先提醒孩子一下,“再不出門要遲到咯”,如果孩子不聽,就任由他拖拉磨蹭,讓他遲到一次,當他被老師批評,認識到遲到的后果,他自然會加快速度。
后來樂樂媽跟我說,你的辦法真管用!
孩子遲到一次后,知道我不會提醒他了,變得自覺多了。后來不用提醒,孩子就自己快速收拾好書包了。
磨蹭,其實是我們催出來的
其實,幾點該起床,幾點要起床,孩子心里很清楚,媽媽日復一日,從早到晚不停地催促,只會讓孩子覺得厭煩,故意變慢。
要想成為一個成功的父母,一定要謹記兩個字,那就是“閉嘴”。
這里的閉嘴不是不說,而是盡量別催。可是不催,怎么讓孩子自覺呢?
- 制定明確的規則
經常聽人說,同樣的話,自己說100遍,不如老師說1遍。
因為老師會在新學期的第一節課,就跟大家一起制定一套班規。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非常明確具體,違反了就會獲得相應的懲罰。
所以我們與其整天催,不如制訂一套“家規”。
包括孩子具體的作息時間,學習目標等等,一定要具體到早上幾點鐘刷牙,每天什么時間段看電視,最遲幾點鐘回家……
要知道,成文的家庭規則,會給孩子很強的儀式感,對他們來說,這就是無形的激勵和約束。
- 鼓勵代替催促
很多孩子都是有逆反心理的,你越著急催促,孩子就越喜歡跟我們對著干。
其實我們可以換個方法,當孩子做事比平時快一點時,我們就表揚他,還可以給孩子一點物質獎勵。獎勵他今天可以多玩十分鐘,或者給他買一直想要的玩具。
孩子也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表揚和鼓勵對孩子的激勵作用比批評要好得多,想要改掉孩子的磨蹭,父母應該先改變對孩子的評價。
- 給孩子時間觀念
孩子磨蹭,跟沒有時間觀念有很大關系,所以通常你在那急得火燒火燎,他那里還在優哉游哉。
浩浩喜歡玩游戲,有次跟他商量,只能玩30分鐘的游戲,結果時間到了,孩子還抱著手機不撒手,并且不相信的說:
“30分鐘怎么這么短?”
“30分鐘怎么這么短?”
小孩子就是這樣,當他對時間沒太多概念時,爸媽可以給孩子買個鬧鐘,提醒他做事情用了多長時間,幫助他合理安排學習和玩耍的時間,慢慢的就能培養出孩子的時間觀念,爸媽別太心急哦~
我們發現,越是磨蹭的孩子,背后往往有個著急的、經常催促孩子的母親。
因為孩子一磨蹭,家長第一反應就是催催催,越催促,越磨蹭,最終成為一個惡性循環。
想讓孩子不再磨蹭,就要先從改變自己入手,用自己的言行去引導孩子、影響孩子。
需要大人對自己有覺察,對孩子有同理心,還要有足夠的耐心
- 標簽:13寸輕薄筆記本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