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亂“吃苦”,當心養生不成反中毒!
夏天亂“吃苦”,養生不成反中毒
科信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科學技術部主任 阮光鋒
天氣越來越熱,如何飲食更有助于度過炎炎夏日,也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民間一直流傳著“夏日吃苦,勝似進補”的說法。那么,夏天吃苦真的能養生嗎?
其實,從營養學角度來看,這種說法并沒有依據。苦味食物中的苦味主要包括生物堿、萜類、糖苷類和苦味肽類等,另外還有礦物質和某些氨基酸等。從營養成分來看,除了礦物質和某些氨基酸,其他對于人體來說都算不上需要量很大的營養物質。況且,苦味的礦物質和氨基酸,對于人體通常也沒有很大的營養貢獻。
常見的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萵筍、苦菊等,它們的安全性還是令人放心的。不過,對于比較少見的苦味野菜,就需要大家特別提高警惕,因為一旦食用,很可能會招致中毒。
苦味經常是植物的一種“自我防御機制”,很多苦味食物對昆蟲等其他動物其實是不安全的,比如苦杏仁、苦桃仁、櫻桃仁、銀杏果等誤食后,中毒的風險就不小。
再比如,正常的絲瓜味道是不苦的,食用后也不會引起中毒。但是,有的絲瓜味道卻是苦的。因為苦絲瓜中含有一種堿糖甙毒素,加熱后也很難去除,如果不小心吃了,通常在半小時至數小時內就可出現中毒癥狀,嚴重的還有性命之憂。所以,味道苦的絲瓜不要吃。
之前,網上還報道過因為吃夜開花而中毒的案例。一位女士認為夏天吃點苦的蔬菜能敗火、養生,結果食用苦味夜開花(瓠瓜)而導致中毒,送到醫院搶救。原來,夜開花分甜、苦兩種,甜的夜開花可以放心食用,但苦的夜開花是不能吃的。因為苦夜開花中含堿糖甙,加熱后也不易被破壞,誤食可引起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除了植物外,動物性食物如果產生苦味了,更要當心。比如牛奶被污染后,部分蛋白質會水解為肽類,就容易具有苦味,可能引起食物中毒。
- 標簽:群名字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