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定宇、張文宏、童朝暉罕見同框!他們都做了同一件事
昨晚,央視新聞《相對論》“七一”特輯連線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呼吸與危重癥專家童朝暉、上海新冠肺炎專家治療組組長張文宏,三位專家罕見同框,共同研判疫情新走勢,一同追憶青春。
談疫情
北京精準防控路線堪稱國內防疫模板
張文宏表示,北京整體防控策略是精準防控,把所有病例追蹤得非常到位,流調完成得非常好,所有病人的傳播途徑是清晰的。 北京精準防控路線堪稱國內防疫的模板,對全國有非常好的示范作用。
北京是散發疫情 中國拒絕第二波疫情
張文宏介紹, 北京是散發疫情,只是突然性小范圍疫情,從流行病學上來講是反彈,沒有造成擴大。第二波疫情指的是有明顯擴散,形成流行病學特征。
張文宏介紹,第二波疫情一定會來,但必須有第一波的結束,才會出現第二波的高峰。 所謂第二波,泛指國際上的第二波,因為國際疫情尚未結束。中國的態度是拒絕第二波疫情,不會允許第二波疫情出現。
如果核酸轉陰 “西城大爺”近期可出院
童朝暉介紹,地壇醫院重癥危重癥患者控制得不錯,有3位病人正在上呼吸機,爭取撤下來。北京這一輪疫情的首位病例“西城大爺”離開了ICU,已轉到普通病房。 如果核酸轉陰,近期可以出院。
童朝暉表示,北京采取措施及時精準,疫情將很快得到控制,北京會很快恢復到常態。
從疫情高風險地區到“最安全城市” 武漢在常態化防控中恢復活力
張定宇介紹,武漢目前所有病例已經清零,包括核酸檢測呈陽性的也沒有了,但防控方面并沒有松勁。
張定宇介紹,從武漢核酸檢測情況及目前掌握的一些情況來看, 整個武漢是非常安全的。他非常歡迎大家到武漢來走一走、看一看。他說,武漢的江漢路現在基本上都是人頭攢動,晚上非常熱鬧。但大家整體的防控意識非常強,都會按照國家衛健委的公民佩戴口罩指南戴口罩。
談初心
三張青春照片 你認出他們了嗎?
△從上至下依次為:張定宇、童朝暉、張文宏
節目中,還獨家展示了三位醫生的青春照,張文宏感慨:“你們看到衰老的我們,其實未必真的衰老;你們看到年輕的我們,也未必真的年輕!
張定宇對此表示認同,他表示:“我們不變的是對事業的追求,對醫生這份職業的尊重和擔當,以及對生命的尊重,這是我們心中永遠不變的信念。”
重溫入黨申請書
在此次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張定宇、童朝暉、張文宏三位醫生走在抗疫最前線,他們的很多故事被人們所熟知,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共黨員。
節目還重溫了張定宇、童朝暉、張文宏三位醫生的入黨申請書。
童朝暉:我出生在一個教師家庭,父母都是黨員,他們對我要求很嚴。我的親生父親是個孤兒,他從小由黨培養大,也是黨送他上大學,使他成為一名教師。我也得到黨的關懷和照顧,并且我也能上大學深造。我深深地感到,如果沒有黨的正確領導,我們的國家不會像今天繁榮昌盛,廣大勞苦民眾不會過上像今天一樣的幸福生活,更不會有我的今天。(寫于1985年)
張文宏:作為一名衛生工作者,我深深體會到只有把自己的事業融入到黨的事業,才能更好地、全心全意地為中國的衛生事業、為中國12億人口的健康貢獻自己的光與熱。因此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黨的衛生事業做出貢獻。(寫于1997年)
張定宇:作為一名普通醫生,親身感受著改革開放的優越性,一種強烈的愿望油然而生,我要加入中國共產黨。因為黨組織是一個優秀而進步的集體,她可以使人在這個集體中進一步完善自己,使自己有一種動力,并不時回顧自己所做的一切,從而使自己進步得更快。加入黨組織這是一種信念,堅定黨的信念就能使自己在誘惑與困難面前變得堅強而果斷,在平凡與寂寞面前變得幸福而充實。(寫于2003年)
高考臨近 他們這樣鼓勵“后浪”
高考臨近,特殊時期,張定宇、童朝暉、張文宏對高考學子送出寄語。
張定宇:希望這一批高考學子中,有的可以選擇醫學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醫學非常需要努力的同學為人類健康做貢獻。
張定宇:希望這一批高考學子中,有的可以選擇醫學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醫學非常需要努力的同學為人類健康做貢獻。
童朝暉:希望參加高考的“后浪”可以超過“前浪”,為國家承擔更多責任。
童朝暉:希望參加高考的“后浪”可以超過“前浪”,為國家承擔更多責任。
張文宏:又有新的一批年輕人茁壯成長,仿佛看到幾十年前的自己。年輕的朋友要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只要心懷熱愛,就不會有遺憾。無論將來從事哪一份職業,只要憑著尊重與熱愛,一定會給國家、社會做出重大貢獻。
張文宏:又有新的一批年輕人茁壯成長,仿佛看到幾十年前的自己。年輕的朋友要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只要心懷熱愛,就不會有遺憾。無論將來從事哪一份職業,只要憑著尊重與熱愛,一定會給國家、社會做出重大貢獻。
來源 || 新聞聯播
轉載及投稿 || 010-62969002轉8486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
- 標簽:陳少游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