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養生,試試這三種水下食物,安神除煩,清熱解毒!
小暑節氣養生 首選三種水下食物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楊璞
今年的7月6日是小暑節氣,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這個時候不但濕熱天氣交加,不少毒蟲也開始出沒,居家出行都要注意防范。此外,食療養生專家提醒,小暑飲食養生也不妨試試多吃水下菜,有助于這個節氣的養生保健。
粉蒸蓮藕
安神助眠清熱除煩
小暑節氣之后,暑熱的天氣特點更加突出,人體出汗多,消耗大,很多人體力都有所下降,常常是“無病三分虛”,出現精神疲憊、食欲不振、口苦苔膩、胸腹脹悶、體重減輕等征象,所以中醫養生強調補充體力,均衡營養,解熱防暑。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醫師夏公旭介紹說,民間有小暑吃藕的習慣,藕的營養價值很高,富含鐵、鈣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質、維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豐富,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故中醫稱其“主補中養神,益氣力”。此外,藕還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
小暑之后,天氣炎熱很多讀者朋友胃口也不好,蓮藕能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助于胃納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復健康。粉蒸蓮藕不但口感較好,而且蒸法有助于更多地保留藕的營養物質,有安神助眠之功效。
水煮鱔片
補中益氣除風濕
由于夏季很多人喜歡待在空調間里,進入小暑節氣后更是離不開空調,但是這樣一來,容易誘發風濕,而且寒氣過多容易損傷人的脾陽之氣,導致中氣不足,影響工作效率。由于暑天人們出汗較多,中醫認為氣隨汗脫,不少人喜歡在夏季給自己食療補氣,其實不用人參這么貴重的藥材也可以。俗話說,“小暑黃鱔賽人參”,以小暑前后一個月產的鱔魚最為滋補味美。
夏公旭介紹說,暑天往往是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風濕性關節炎等疾病的緩解期,而黃鱔性溫味甘,具有補中益氣、補肝脾、除風濕、強筋骨等作用,小暑時節最宜吃黃鱔。黃鱔蛋白質含量較高,鐵的含量比鯉魚、黃魚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種礦物質和維生素。黃鱔還可降低血液中膽固醇的濃度,防治動脈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對食積不消引起的腹瀉也有較好的作用。
水煮河蚌
清熱解毒滋陰明目
小暑期間,炎熱的氣溫使更多的人喜歡呆在空調房里,殊不知這也是“干眼病”的一個誘因。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眼科主任夏承志介紹說,空調房里本來就很干燥,這會使眼睛分泌淚液的速度降低,再加上長時間盯著電腦屏幕,自然就容易出現“干眼癥”。對于這類上班族而言,不妨吃些河蚌湯。
夏承志介紹說,中醫認為蚌肉有清熱解毒、滋陰明目的功效。河蚌富含蛋白質、脂肪、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B2,對人體有保健功效。
但是,河蚌買回家后,用清水養2~3天,待其吐盡泥沙后再吃。河蚌做法很多,燒、烹、燉均可。比如水煮河蚌湯就是很多讀者喜歡的美食。需要提醒廣大讀者的是,河蚌湯味道清淡,湯汁鮮美;但因其性寒,脾胃虛寒、腹瀉的人不宜吃。
- 標簽:手機套致癌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