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3個月飲食調理步步來
除乳腺外,產褥期產婦全身各器官自胎盤娩出至恢復或接近未孕狀態的時段,一般為6~8 周。有關研究文獻也表明:一次完整良好的孕產過程,可以增加10 年的免疫力,并能推遲更年期的到來。國外的相關調查表明:生產之后缺乏調養,乳房疼痛、脫發和便秘的發生率高達22%;頭暈、頭痛的比例增加 30。5%,胃不適的增多了16。5%;心悸者增加了22。7%;睡眠欠佳的增加了19。5%;而最嚴重的是關節痛、腰痛、肌肉痛的女性人數大大增加,各項幾乎都增加了30%。
許多婦女總是對后來人感嘆:我沒有坐好月子,所以身體大不如從前了。其實,這主要還是跟她們的營養調理有關。
產后調理第1月:從生產后第1天開始
調理關鍵:無論是順產,還是剖宮產,產婦都應該先恢復體力,為哺乳做好準備,但不宜馬上進補。以下是比較合理的攝入量:
每日熱量攝入2100 ~ 2500 千卡, 其中碳水化合物占總熱量的62。7% ~68。3% , 脂肪占20。25%,其余為蛋白質,而且要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和膳食纖維,水分也是必需營養素之一。碳水化合物主要來源是各類主食,蔬菜(每日400 ~ 500 克)、水果(100 ~ 200 克)可提供大量維生素及水分。蛋白質、礦物質及脂溶性維生素的主要來源為畜禽類類食物(每日50 ~ 100 克)、魚蝦類食物(每日50 克)、蛋(25 ~ 50克),其次是奶制品、豆類及豆制品(每日50 克),它們可補充蛋白質及礦物質,主要是鈣。脂肪主要來源于植物油,一天25 克,最好用橄欖油。
調理方案
產后前3 天,適宜攝取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為日后的哺乳做好準備。
1。 補充水分
新媽媽大多乳腺管還未完全通暢,不要太急著喝催奶的湯,否則產后兩三天的脹奶期可能會讓你疼得想哭。可以喝一點蛋湯、魚湯等較為清淡的湯,湯不要過咸。同時,注意補充水分。
2。 補充膳食纖維
順產產婦一般會有側切傷口,剖宮產產婦則有大約8 ~ 10 厘米長的刀口,這樣,排便都不可過于用力,以免傷口開裂。因此預防便秘是關鍵。多補充膳食纖維,如麥片、芹菜、山藥、芋頭等,可保持大便通暢。
3。 補充鐵質
為補充產后出血造成的缺鐵,補充鐵也是非常必要的,特別是剖宮產或孕期有貧血現象的產婦。多注意吃一些含血紅素鐵的食物,如動物血或肝、瘦肉、魚類、油菜、菠菜等及豆類等。
1。 忌濃湯:易影響食欲、體形。高脂肪也會增加乳汁的脂肪含量,讓寶寶因不能耐受和吸收引起腹瀉。因此,產婦宜搭配著喝些有營養的葷湯和素湯,如魚湯、蔬菜湯、面湯等,喝湯時把上面過多的油脂層去掉。
2。 忌紅糖水:產婦失血較多,又需要給嬰兒哺乳,紅糖既能補血,又能供應熱量,是較好的補益佳品。但紅糖往往雜質多,所以買來的紅糖最好蒸后或煮沸后喝,一般以產后7 ~ 10 天為宜。
參考食譜
早餐:牛奶250 毫升、黑芝麻香粥、煮雞蛋1 個、奶黃包1 個、拌三絲80 克。
上午茶:玉米馬蹄鮮肉餃1 兩、餃子湯1 碗。
午餐:清蒸鱸魚、燒二冬、山藥米飯、西湖牛肉羹、水果。
下午茶:紅豆粥。
晚餐:芹菜炒肉絲、紅燒牛蹄筋、菠菜炒雞蛋、白米飯、鯽魚湯。
睡前:牛奶250 毫升。
產后調理第二月:過好哺乳關鍵期
調理關鍵:這個月是哺乳的關鍵,過了42 天產褥期后,媽媽們的奶水可謂到了高峰期,因此對營養的需求也就更多一些。每日熱量攝入2300 ~ 2700 千卡。
調理方案
1。蔬菜水果
蔬菜中有大量的維生素,對于新媽媽的精神恢復是大有好處的;蔬菜中的水分和纖維素,水果中的果膠對防止產后便秘也是有利的。所以產后仍應多吃蔬菜,適當地吃水果。對于那些體質寒涼的媽媽們,則應避免那些寒性的水果,如西瓜。
2。高蛋白質
哺乳時候要比平時多吃一些蛋白質,尤其是優質動物蛋白質,如雞、魚、瘦肉、動物肝等;適量飲用牛奶、豆類也是產婦必不可少的補養佳品。但也不可過量攝取,不然會加重肝腎負擔,還易造成肥胖,反而對身體不利。
3。 多鈣食物
哺乳時,媽媽們對鈣的需求量很大,需要特別注意補充,補充高鈣食物的同時,還要注意多曬太陽,以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多吃綠色蔬菜,以利于吸收多一些的維生素D,這些都對提高鈣的吸收率有很大的幫助。在食物中,奶制品、豆腐、小魚、小蝦中的鈣多,需要提醒的是,魚蝦在烹飪時可適當加些醋,骨鈣才能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