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溢奶、吐奶的喂養要點
寶寶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胃的容量小,存放食物少,胃收縮功能又沒有完全發育健全,所以才很容易發生吐奶。不了解寶寶腸胃特點的爸爸媽媽,可能會喂奶中,無意中增加了寶寶吐奶的可能性。
錯誤一: 仰臥喂奶
可能是怕寶寶累著,或是便于喂奶,不少家長都是采取寶寶仰臥時喂奶的方法,其實這是不太科學的。由于寶寶胃結構的特殊性,仰臥時,很容易造成奶水在胃里滯留,很容易導致吐奶。比較正確的姿勢是抱起寶寶喂奶,讓寶寶的身體處于45度左右的傾斜狀態,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腸,這樣就能有效減少因躺著喂奶而造成吐奶的幾率了。
錯誤二:喂奶時空氣進入
與大人相比,新生兒的喉頭位置要高一些,再加上他們含乳頭的方式比較笨拙,吃奶時空氣容易與奶汁一起吸入胃部,這樣在打嗝或晃動身體時很容易出現吐奶。
抱著寶寶喂奶時,一是動作盡量要輕,不要劇烈晃動寶寶的身體。二是在喂奶時,要讓孩子的嘴裹住整個奶頭,不要讓空氣乘虛而入。用奶瓶喂時,還應讓奶汁完全充滿奶頭,盡量避免空氣在喂奶時帶進孩子的胃里造成吐奶。
要特別留意的是,喂完奶后一定要讓寶寶打個嗝:把寶寶豎直抱起靠在肩上,輕拍寶寶后背,讓他通過打嗝排出吸奶時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氣,再把寶寶放到床上,這樣也就不容易吐奶了——這個“放”也是要講求技巧的哦,專家提示我們,喂奶后最好能讓寶寶多立一會兒,放下時的最佳姿勢是右側臥位,枕頭略抬高點,這些小措施都能有效地減少吐奶。
防止溢奶、吐奶的喂養要點:
1、適合喂奶的時間
一般來說,洗過澡和換過尿布后,是最適合喂奶的時間。
2、喂奶時應注意事項
父母泡奶前,必須洗凈雙手,在奶瓶中先加入適量、適溫的開水(約攝氏37度至40度),再加入正確數量平匙奶粉(每家奶粉廠牌沖泡的濃度均不相同,須按照罐上的說明來沖調),套緊奶嘴蓋,搖混均勻。
喂奶前先測試奶水的溫度和奶洞的大小(將牛奶滴在手腕內側,測試溫度;將奶瓶倒立,標準時可一滴一滴的滴下來)。
3、喂奶的姿勢
抱起嬰兒放在胞前斜躺四十五度,以一只手臂支撐嬰兒的頭頸部,另一只手持奶瓶,將奶嘴放入嬰兒的嘴巴內,須將奶嘴整個放在舌頭上面,喂奶時要使奶瓶中的奶水充滿奶嘴處,才不會吸入太多的空氣。
4、喂奶的份量及頻次
每次喂奶量不可超過240cc,一方面怕嘔吐,一方面是怕引起消化不良。所以喂奶時,如果嬰兒停止吸吮,可以再試幾次,假如仍然不吃,就不要再強喂,下一次他自然會多吃的。
嬰兒喂奶,原則上最好有一定規律。喂奶的次數和年齡及體重有關。兩個月以下的嬰兒,約每四小時喂一次,一天共喂六次;二到四個月,也是每四小時喂一次,但因為大部分嬰兒都會一覺到天亮,所以將半夜那一次省略,變成一天喂五次;四到六個月,一般每天喂四次就夠了。有時體重特別小的嬰兒需要每三小時喂一次。倘若牛奶泡得太稀,小寶寶肚子很快就會餓了,這樣無法按時喂奶了。
如何判斷小寶寶是不是有吃飽呢?可以觀察他們吃奶后的反應,如果吃完后就睡著了或自己開始玩,那就表示吃得很好,否則就代表喝奶不順暢。如果喂食情況良好,小寶寶體重會呈穩定。
5、吐奶、溢奶的處理
剛出生的小嬰兒由于胃容量小、食道短、且食道與胃連接的賁門也尚未成熟,因此特別容易溢奶和吐奶。由于吸奶時,難免吸入空氣,所以吃奶時,打嗝是正常的現象。有的嬰兒會自己打嗝,有的則需大人幫忙。可以在吃奶一半時或全部吃完后,把小孩抱起放在肩膀上,輕拍背部排氣。容易吐奶的小孩在吃飽后,可以用枕頭墊在左側,使小兒右側躺。同時喂完奶后,不要讓寶寶過度嬉戲。此外,也可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只是奶量減少,寶寶常因吃不飽而號啕大,哭家長常不忍心。
目前市面上開發了一種“低溢奶”的嬰兒奶粉,它里面添加了一些“糊化淀粉”使得牛奶變得比較黏稠而不易被吐出,可以嘗試使用。
不過,若吃奶后呈現的是持續性吐奶或噴射狀吐奶,那就要找醫生做進一步的檢查,是否有任何病態性的原因了。
(責任編輯:易美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