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得了婦科炎癥,應該怎么辦?
女性懷孕后,體內激素水平發生比較大的變化,在激素的作用下,女性的陰道分泌物可能會增加,容易讓細菌滋生。
同時,孕婦的免疫力下降,容易被感染,所以婦科炎癥找上門的可能相比起其他女性會大。
最常見的是霉菌性陰道炎,其次是滴蟲性陰道炎以及細菌性陰道病,部分懷孕媽媽還可能出現盆腔炎以及子宮頸炎,相當令懷孕媽媽頭疼。
霉菌性陰道炎:
懷孕期間,女性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陰道上皮細胞分泌糖原增加,在陰道自身乳酸桿菌的作用下,生成使陰道pH降低的乳酸,更加適應霉菌的生長,所以懷孕期間的女性患霉菌性陰道炎的幾率比一般女性高,并且難治愈,易復發。
孕婦患霉菌性陰道炎后,就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對寶寶毒性小的藥物進行抗真菌治療,常用治療霉菌性陰道炎的藥物有制霉菌素片、克霉唑片、咪康唑栓等,比較安全有效的是克霉唑,一般都是在睡前把藥物塞入陰道,也可以使用外用軟膏,如克霉唑軟膏、達克寧軟膏,孕婦不宜選用口服的抗真菌藥物。
滴蟲性陰道炎:
懷孕女性感染滴蟲性陰道炎的幾率為2.1%,正常女性中也有15%的人陰道里面存在滴蟲,但是它們并不會引起陰道炎,只有在陰道pH異常的情況下,才會與細菌發生混合感染。
孕婦患滴蟲性陰道炎后,首要的治療藥物是甲硝唑。目前的研究觀察尚未發現甲硝唑對寶寶有致畸作用,所以在懷孕期間治療滴蟲性陰道炎我們首選甲硝唑。
可以連續口服甲硝唑200mg,每天三次,堅持七天,可以選擇單次口服甲硝唑2g,還可以選擇局部用藥,每天睡前陰道塞藥甲硝唑200-400mg,具體應該選擇哪種用藥方法,就需要醫生根據病情考慮指導。
細菌性陰道病:
細菌性陰道病常常是多種細菌混合感染所致,懷孕期間患細菌性陰道病容易引起胎膜早破、早產,即使是分娩后,也容易引起產褥感染、新生兒感染。
其發生時由于懷孕媽媽陰道里的微生物生態失衡,引起乳酸桿菌變化、減少,破壞陰道的正常pH值以及正常菌群。
孕婦患細菌性陰道病后的治療與滴蟲性陰道炎的治療方法相似,也是連續口服甲硝唑200-400mg,每天兩至三次,堅持七天,也可以每晚使用克林霉素軟膏涂抹外陰,每次5g,連用七天。
子宮頸炎:
急性的子宮頸炎常常與急性子宮內膜炎、急性陰道炎等共同發病,而慢性子宮頸炎常常表現為子宮頸息肉、子宮頸腺體囊腫等。
一般來說,如果在懷孕前就就存在慢性子宮頸炎,在懷孕期間,也沒有表現出異常的癥狀,這種情況下的子宮頸炎就可以不治療,對寶寶也不會產生大的影響,除非子宮頸息肉嚴重,影響軟產道,影響分娩過程。
但如果媽媽在懷孕期間出現急性炎癥,同時還伴有陰道炎,就要到醫院查明感染病原體的種類,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合適的藥物。
- 標簽:夢幻知識老人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