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防護指南:單位篇之中小學校
為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指導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做好防護,結合夏季防控特點,2020年6月17日 ,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對《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防控技術指南》進行了修訂調整,形成《低風險地區夏季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相關防護指南(修訂版)》。
修改后的防護指南,適用于低風險地區,從整體上對公眾日常防護、重點場所、重點單位、重點人員防護措施提出指導意見。
類別由原來的50類增加到65類,增加了展覽館、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健身運動場所、旅游景點、游泳場所、公共浴室、進口物資轉運、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機構等場所,以及影劇院、游藝廳、歌舞廳(KTV)等密閉式娛樂休閑場所的防護要求,另增加了售貨員、食品消費者、食品從業人員、傷殘人士、教師的個人防護指南。
在防護措施上,根據季節、場所等差異化特點,完善了夏季空調通風系統運行管理,細化了合理使用空調的方法,按照不同場景、不同場所和不同人群調整了體溫檢測和戴口罩、戴手套等具體防護措施。
單位篇之中小學校
應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劑、非接觸式測溫設備等防疫物資儲備,制定應急工作預案,完善疫情防控聯合工作機制,落實單位主體責任,加強教職員工培訓。
建立教職員工及學生健康監測制度,落實晨、午檢制度,實行“日報告”和“零報告”制度。
在學校入口處對教職員工、學生和外來人員進行體溫檢測,體溫正常者方可進入。體溫異常者,建議及時就醫,就醫途中正確佩戴口罩,做好手衛生。
加強教室、宿舍、體育運動場所和圖書館等重點區域通風換氣。如使用集中空調,開啟前檢查設備是否正常,新風口和排風口是否保持一定距離,對冷卻塔等進行清洗,保持新風口清潔;運行過程中以最大新風量運行,加強對冷卻水、冷凝水等衛生管理,定期對送風口等設備和部件進行清洗、消毒或更換。
增加對教室、宿舍、食堂、公共活動區等場所地面和水龍頭、燈開關、門把手、樓梯扶手、健身器材等高頻接觸物體表面的清潔消毒頻次。
校園垃圾“日產日清”,并做好垃圾盛裝容器的清潔消毒。
要引導學生注意用眼衛生,做好近視眼防控。適當科學運動,平衡營養膳食,安排好作息,提高機體免疫力。
鼓勵教職員工采用網絡化、無紙化辦公,減少近距離接觸,優先采取遠程網絡方式教學。
食品等原料從正規渠道采購,保證來源可追溯。食堂錯峰、分散用餐。嚴格控制聚集性活動,可通過錯峰開會、網絡視頻或提前錄制會議材料等方式召開學生會議。
注意個人衛生,及時進行手衛生,避免用未清潔的手觸摸口、眼、鼻,打噴嚏、咳嗽時用紙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擋等。
學校進出值守人員、清潔人員及食堂工作人員等服務人員應佩戴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口罩弄濕或弄臟后,及時更換。校園內學生和授課老師可不戴口罩,運動時不戴口罩。
教職員工或學生中如出現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學校應當立即向轄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做好密切接觸者的管理。
由專人負責與接受隔離的教職員工或學生家長進行聯系,掌握其健康狀況。
設立應急區域。教職員工或學生出現疑似癥狀時,立即在應急區域進行暫時隔離并及時就醫。
當出現新冠肺炎病例時,應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對相關場所進行終末消毒,同時對空調通風系統進行清洗和消毒處理,經衛生學評價合格后方可重新啟用。
夏季疫情防控指南
人物篇
夏季疫情防控指南
場所篇
夏季疫情防控指南
單位篇
八、中小學校
九、大專院校
十、養老機構
十一、兒童福利院
十二、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機構
十三、監獄
十四、精神衛生醫療機構
十五、醫療廢物處置中心
十六、物業管理中心
來源:國家衛健委官網
二十、
二十、
二
- 標簽:mei女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