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節變換如何養生?做好這幾點!
季節變換時:少辛辣、不熬夜、積極樂觀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 楊璞
正值夏季秋季轉換時期。中醫認為,暑為夏令火熱之氣,屬陽邪,耗精傷氣,加上秋老虎肆虐,一些體質較弱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出現倦怠、乏力等癥狀,甚至出現脾胃虛弱、氣虛,即所謂的一夏無病三分虛。那么,夏秋交替之際,我們應該如何養生呢?
飲食上以平補為主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中醫師盧岱魏介紹說,中醫講究天人合一。夏秋交替的時候,氣溫由熱轉涼,自然界來到“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隨“夏長”到“秋收”相應改變。因此,夏秋交替之時,養生要注意一個“收”字。
從飲食的角度,需要以平補為主。不宜多食辛辣、油炸、燒烤等食物,忌生冷、寒涼之品。氣候由熱轉涼,人們的食欲比夏季旺盛,但是過多進食會使胃腸功能的負擔加重,容易導致胃病復發。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還應當注意合理膳食,要飲食規律,戒煙戒酒。
很多人認為,秋天是進補的好時機,但是中醫有“虛不受補”的警示,大病初愈、平素體弱多病或者脾胃虛弱的人,不適合盲目進補,可以在中醫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體質和證型來辨證施補。
情志上樂觀向上避免悲秋
最近的風中有些許清涼,夏秋交替的時候,一些樹葉也開始掉落。如果加上綿綿細雨灑落,容易讓人陡升悲涼之意,即所謂的悲秋。
盧岱魏介紹說,情志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良情緒的刺激,嚴重影響人體健康,所以要保持心情清靜、樂觀向上。正如出生于南京的南朝齊梁時著名的養生家陶弘景在其所著的《養性延命錄》中所提示的那樣:“喜怒無常,過之為害。”
夏秋交替的時候,適合出游,賞花觀草,會使情緒在不知不覺中得到轉移。每天用梳子或手指有意識地梳理頭發,對頭部進行適當按摩,有助于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寧心安神之目的。
起居上不要熬夜和賴床
夏秋交替的時候,白天的時間開始變短,夜晚的時間開始變長!饵S帝內經》中記載: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盧岱魏介紹說,這個時候早睡有利于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有益于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因此,盡量不要熬夜,周末休息也不要賴床。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大內科主任醫師鞠娟提醒,這段時間早晚溫差較大,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一定要按醫囑用藥,規范治療,注意控制血壓、血糖,謹防受到“冷刺激”。要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飲食宜溫熱,如有不適應及時就診。
延伸閱讀
秋天養肺要“溫、潤、靜”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 侯茜 王長松
入秋之后,天氣依然很熱,許多人仍保持著暑天吹空調、吃冷飲的生活飲食習慣,即所謂的秋行夏令。氣溫雖然不變,但節氣已轉換,秋風起,早晚溫差逐漸加大,天地陽氣漸收,稍不注意就會受到外邪的攻擊。中醫認為,肺為嬌臟,忌寒熱忌燥忌悲,所以秋季養肺要做到“溫、潤、靜”。
穿衣“溫”
早晚要適當添衣,還可以多按摩鼻子,既調養肺氣,也能預防鼻塞流涕。
飲食“潤”
補肺防燥建議多吃養陰潤肺防燥的食物,如蓮子、百合、銀耳、南瓜、枇杷。少辛多酸。根據《素問
- 標簽:超級文明基地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