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科學添加輔食,預防嬰幼兒貧血
貧血是影響嬰幼兒發育、誘發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常見的是營養性貧血,而營養性貧血中最常見的是缺鐵性貧血。
診斷標準
嬰幼兒診斷貧血的標準和常人稍微有所不同,通?梢赃M行血常規的檢查,6個月到6歲的幼兒,血紅蛋白濃度低于110g/L可診斷為貧血,如果是大于6歲的幼兒,血紅蛋白濃度低于120g/L可診斷為貧血。
貧血表現及危害
嬰幼兒缺鐵性貧血有哪些表現?
1.膚色發白,口唇粘膜、眼結膜變白,同時還可能出現指甲薄脆、食欲下降等癥狀。
2.貧血的孩子易煩躁,注意力分散,精力下降、虛弱、容易累、記憶力差等。
鐵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人體內65%-70%的鐵存在于血紅蛋白中,缺鐵將會造成寶寶身體里缺少足夠數量的健康紅細胞,影響氧氣輸送到大腦以及身體里其他器官和組織。嬰幼兒期如鐵缺乏長期得不到糾正和治療,可導致生長發育遲緩!逗5儆齼捍蟀倏啤丰槍θ辫F性貧血也提到了“缺鐵→吃得少→更加缺鐵→吃得更少”的惡性循環,認為“這將使寶寶的情況變得更糟糕”。
貧血是日積月累發生的,發現時往往有“滯后性”,所以我們要把重點放在預防上。
如何預防貧血?
6月齡內嬰兒主要依靠胎兒期肝臟儲存鐵來維持體內鐵需要,而滿6月齡后嬰兒儲備的鐵已用盡。由于生長越快,血容量擴張也越快,對鐵的需要量也越高。據估算,7-12月齡嬰兒鐵的需要量高達8-10mg/d,而母乳鐵含量低,每800ml母乳所提供的鐵不到1mg,極易因鐵攝入不足而造成缺鐵和缺鐵性貧血,因此亟需從輔食中獲得鐵。
嬰兒出生前,準媽媽就要預防貧血,好讓寶寶儲備足夠的鐵。嬰兒出生6個月后,要及時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從源頭上預防鐵元素缺乏的出現。
含鐵豐富的食物主要有:
1
谷類:強化鐵嬰兒米粉,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和鐵,可以為嬰兒提供足夠的能量。
2
動物性食物:膳食中鐵的良好食物是動物肝臟和血,其中禽類的肝臟和血鐵含量達40mg/100g以上。紅肉(豬牛羊的瘦肉)、雞、鴨、魚等也富含鐵和優質的蛋白質等,是嬰兒必不可少的食物。蛋黃中雖含鐵較高,但因含有干擾素,吸收率僅有3%。
3
蔬菜和水果:是維生素的重要來源,適當增加富含維生素C的蔬菜水果,更有利于增強鐵的吸收和利用,草莓、甜瓜、獼猴桃、西蘭花、西紅柿、菜花等水果蔬菜中,維生素C的含量都比較高。
4
其他:木耳、海帶、芝麻等也是含鐵豐富的食物,可以適當添加食用?梢詤⒖肌吨袊澄锍煞直恚2017)》常見食物的鐵含量:
如何科學添加輔食?
雖然有些食物含鐵量很高,但也不能只給寶寶吃這些食物,只有多樣化的食物才能提供全面而均衡的營養。那么寶寶每天怎么吃,吃多少,才能保證足夠的營養攝入呢?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議:
1
7-9個月的寶寶每天奶量不低于600ml,每天保證母乳喂養不少于4次,優先添加富鐵食物,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禽魚50g,適量蔬菜水果(依據寶寶適應情況),逐漸達到每天1個蛋黃或雞蛋(如果蛋黃適應良好就可嘗試蛋白,過敏寶寶可回避,同時再增加肉類30g)。
2
10-12個月的寶寶每天奶量保持600ml,每天哺乳3-4次,適量強化鐵嬰兒米粉、軟爛的飯等谷物類,保證攝入足量的動物性食物,每天肉禽魚50g加雞蛋1個,繼續嘗試不同種類的蔬菜水果,可為嬰兒準備一些“手抓食物”,一般在10月齡時嘗試香蕉、土豆等比較軟的手抓食物,12月齡時可嘗試花瓜條、蘋果片等較硬的塊狀食物。
3
13-24個月的寶寶要學會自主進食,每天奶量約500ml,肉禽魚50g-75g,雞蛋1個,50g-100g谷物類,可以引入少量鮮牛奶、酸奶、奶酪等,繼續嘗試啃咬大塊水果和煮熟的蔬菜。
總之,缺鐵性貧血關系到寶寶的生長發育,是需要關注的問題。科學喂養,預防貧血發生的同時,要定期檢查血紅蛋白,如果寶寶被醫生確診為缺鐵性貧血,那么一方面要積極糾正飲食,另一方面也應遵醫囑治療,讓寶寶健健康康成長!
來源:福建疾控
- 標簽:夢見耳朵出血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