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食=把大人食物煮爛?可別!寶寶輔食大有講究~
隨著寶寶一天天的生長,為了有利于寶寶生長有足夠的營養(yǎng),媽媽們就會開始考慮給寶寶添加輔食。然而很多新手媽媽沒有經驗,在添加輔食上出現很多錯誤做法,嚴重時甚至造成寶寶營養(yǎng)不良,損害身體健康。
今天小伊就來盤點一下那些添加輔食過程中的常見 誤區(qū),為了您孩子的健康,各位媽媽注意別這樣做啦!
寶寶吐出食物就不再喂了
剛開始添加輔食時,寶寶會將新食物吐出的現象其實是很正常的,這是他們特有的一種自我保護能力,有些寶寶則是因為舌頭的“挺舌反射”還沒有消失的緣故,將喂進嘴里的食物吐出來。
遇到這種情況媽媽們應該保持耐心,不要覺得寶寶是不喜歡這種食物就不喂了,而應該循序漸進,從少到多,慢慢添加,通常寶寶會經過一段時間就適應下來。
用奶瓶來喂米糊
有的媽媽為了省力,在添加米糊等半固體食物時用奶瓶來喂寶寶,但其實這忽略了寶寶進食技能及咀嚼功能的鍛煉。為了避免影響寶寶相關功能的形成以及協調,我們特別強調,家長一定要用勺子來喂寶寶。
添加輔食后,就停吃母乳或者配方奶
1周歲以內的寶寶主要以母乳喂養(yǎng)或配方奶喂養(yǎng)為主,而輔食則是輔助喂養(yǎng)。媽媽們添加輔食時要注意,首先應確保寶寶有充足的母乳或配方奶的攝入,避免造成寶寶營養(yǎng)不足。
添加輔食的時間過于隨意
在寶寶的胃腸功能還沒發(fā)育完善時就過早添加輔食,會增加他的胃腸道負擔,還會增加食物過敏、腸道感染的機會。另一方面,如果輔食添加太遲了,又會錯過寶寶味覺、咀嚼功能發(fā)育的關鍵年齡,造成他進食行為異常、難斷奶等等。
添加輔食的時間應根據寶寶的體格生長、神經發(fā)育以及攝食技能等方面的狀況決定。通常寶寶在6個月左右,體重達到6~7.5Kg以上,能夠控制身體運動、扶坐,同時坐在餐桌旁有想吃的欲望,那么就可以嘗試添加輔食了。
將大人食物煮爛喂寶寶
照顧寶寶可是個技術活,家長千萬不能太粗心大意!大人的食物中含有很多鹽、糖等調味品,不僅會造成寶寶偏食挑食,讓寶寶變成“重口味”,還可能增加其兒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小寶寶的輔食應該單獨制作,保持清淡的原味,不必加任何調味料。1歲以后再逐漸嘗試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以下添加輔食的原則
家長要好好記住哦!
01
少→多
添加新輔食時,應從少量開始,慢慢加量。比如說添加蛋黃,可以從四分之一個開始試喂,如果寶寶沒有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那么3~5天再增加到三分之一個或半個,在1~2周慢慢增加到1只。
02
一種→多種
家長應該先添加一種新食物,寶寶沒表現出不適應后,7~10天后再試另一種,往后根據寶寶具體情況來逐漸增加品種。
03
粗→細
先喂泥狀食物,再逐漸過渡到半固體或固體食物,可幫助寶寶學習咀嚼,同時幫助寶寶更好地獲得營養(yǎng)。
04
軟→硬
寶寶的年齡越大,牙齒萌出、咀嚼功能也隨之形成,可適當增強食物的硬度。
05
培養(yǎng)進食技能
注意培養(yǎng)孩子主動參與進食的習慣,比如說寶寶7~9月時可以抓食,1歲后可自己用勺進食,這樣不僅增加了孩子進食的興趣,還可以訓練其眼手動作協調,培養(yǎng)其獨立能力。
- 標簽:春晚魔術師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