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的身體護理
分娩過后,產婦們就進入了坐月子的階段。月子能否坐好,對產婦的身體健康很重要,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產后的身體狀況。
身體正常狀況
體溫略高。在剛分娩后的24小時,新媽媽的體溫會略有升高,一般不超過38℃。在這之后,新媽媽的體溫大多會恢復到正常范圍內。
脈搏略緩慢。由于子宮胎盤循環的停止和臥床休息,新媽媽脈搏略為緩慢,約每分鐘60~70次;呼吸每分鐘14~16次;血壓平穩,變化不大,如果是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患者血壓明顯下降。
子宮位移。分娩第一天,子宮底大約在平臍或臍下一指左右,大約在產后10天降入骨盆腔內。
下腹陣發疼痛。剛分娩后,新媽媽會因為宮縮而引起下腹部陣發性疼痛,這叫做“產后宮縮痛”,一般在2~3天后會自然消失。
分娩后好好休息
分娩過程耗盡了媽媽的體力,最重要的是休息,以確保體力的恢復。
現在很多都是母嬰同室,寶寶與媽媽在一起,大約每隔3~4小時就要哺乳了,又要給寶寶換尿布,尤其寶寶一哭鬧,媽媽就更沒時間睡覺,所以媽媽應爭取時間休息。
新媽媽策略:閉目養神或打個盹兒。
給寶寶喂奶
大腦發出信號增加乳汁的分泌,必須要盡早哺乳,形成神經反射,增加乳汁的分泌。尤其是媽媽產后是少量粘稠、略帶黃色的乳汁,也稱為初乳。初乳含有大量的抗體,從而保護寶寶免受細菌的侵害,所以應盡可能地給寶寶喂初乳,減少新生兒疾病的發生。這是所有奶粉無法替代的。這樣做還有利于新媽媽自身的子宮收縮。
哺乳時間以5~10分鐘為宜。哺乳的時間和頻率與嬰兒的需求以及媽媽感到奶脹的情況有關。剛分娩的媽媽身體虛弱、傷口疼痛,可選用側臥位喂奶。每次哺乳后應將寶寶抱起輕拍幾下,以防溢奶。
新媽媽策略:分娩后半小時就可以讓寶寶吸吮乳頭,這樣可盡早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促進乳汁分泌。
了解產后的身體狀況及可能的反應,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自己的身體,從而可以有計劃的進行產后的護理和保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