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從惡露看產婦的恢復情況
怎樣從惡露看產婦的恢復情況?在生完小寶寶以后,孕媽媽會有惡露。通過惡露可以看出產婦現在的恢復狀態。一起來了解一下,怎樣從惡露看產婦的恢復情況。
怎樣從惡露看產婦的恢復情況——惡露是什么?
妊娠期,胎盤附著于子宮內壁上,胎兒出生后,胎盤也隨之娩出,但胎盤從子宮剝離后造成的創面,還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完全愈合。因此,在產褥期就會有一些血液從創面排出。除了血液外,其中還混有壞死脫落的蛻膜組織(特別是胎盤附著處蛻膜),含有血液、壞死蛻膜、黏液和細菌等,經陰道排出,這就稱為惡露。惡露是一種正常生理現象,隨著子宮的縮小,惡露顏色慢慢變淺、量慢慢減少。惡露的多少和時間的長短,是衡量子宮恢復好壞的重要指標。
怎樣從惡露看產婦的恢復情況——惡露有3種:
1、血性惡露:色鮮紅,含大量血液而得名。量多,有時有小血塊,有少量胎膜及壞死蛻膜組織。血性惡露約持續3~4天,逐漸轉為漿液性惡露。血性惡露的時間過長,表示子宮復舊不良。
2、漿液惡露:色淡紅,因以漿液為主而得名。由于子宮內膜逐漸修復,出血明顯減少,惡露由紅色轉為淡紅色。含少量血液,但有較多的壞死蛻膜組織、宮頸黏液、陰道排液,且有細菌。漿液性惡露可持續7~10天,以后逐漸變為白色惡露。
3、白色惡露:黏稠,色澤較白而得名。含大量白細胞、壞死蛻膜組織、表皮細胞及細菌等,持續3周。
怎樣從惡露看產婦的恢復情況——惡露要持續多久?
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持續4~6周,總量為250~500毫升,個體差異較大,個別可達800~1000毫升。其中約3/4在產后第一周內排出。一般來說日間惡露量較多,而夜間較少,可能與日間站立活動有利于惡露的排出有關。
血性惡露約持續3日,逐漸轉為漿液惡露,約2周后變為白色惡露,約持續3周干凈。上述變化是子宮出血量逐漸減少的結果。
若子宮復舊不全或宮腔內殘留胎盤、多量胎膜或合并感染時,惡露量增多,血性惡露持續時間延長并有臭味。
怎樣從惡露看產婦的恢復情況——如何觀察惡露?
每日應觀察惡露量、顏色及氣味。凡是超出正常量,或色、氣味改變,以及時間的延長,均視為異常。
● 首先是量的異常。剛剛分娩后,如果出血量增多,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產道裂傷、胎盤殘留及有凝血功能異常造成,即稱為“產后出血”,這往往在醫院發生,能得到醫務人員的及時處理而化險為夷。還有一種在分娩后2~3周以后出血量增多,甚至發生大出血,這需要產婦特別注意,往往在出院后紅色惡露一直未凈,然后突然出血量增多,可能為胎盤附著部位子宮復舊不良、胎盤胎膜或蛻膜殘留、子宮切口感染。
● 其次,惡露量或多或少,色紫黯如敗醬色或洗肉色,有惡臭氣味,同時可伴有發熱、腹痛、子宮壓痛,為產褥期感染。
● 如僅惡露時間延長,超過正常時間,量少,不伴有量的增多和色的改變,也無氣味,也屬于異常。可能為子宮復舊不良、產婦體質差氣虛、內分泌失調,也應警惕。另外,還有其他少見的原因造成的,如宮頸糜爛、宮頸息肉,甚至宮頸癌。
怎樣從惡露看產婦的恢復情況——惡露不凈是怎么回事?
惡露不凈是指產后6周惡露未凈或伴有不規律子宮出血,也稱為惡露延長。順產和剖宮產均有可能發生,并與產婦產后休養好壞、是否母乳喂養有關。剖宮產后的產婦尤其容易出現惡露延長。其危害有:
產后惡露延長會導致局部和全身感染,嚴重者可發生敗血癥;
惡露延長還會引起切口感染裂開或愈合不良,甚至需要切除子宮;
惡露延長最要注意,也是最易發生的是晚期產后出血,甚至大出血休克,危及產婦的生命。所以,提倡自然分娩好。
怎樣從惡露看產婦的恢復情況——治療和護理
若子宮復舊不全,惡露增多、色紅且持續時間延長時,應及早就醫,給予子宮收縮劑。若合并感染,惡露有腐臭味且有子宮壓痛,應給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一般對產后惡露延長的治療主要選用抗生素治療,加上促進子宮收縮和復舊的中藥治療,如益母草等,就會好轉。
如有胎盤、胎膜殘留,或蛻膜殘留及血塊不易排出者,則需要刮宮。
如果發生嚴重的感染、剖宮產產后切口感染大出血、出血休克難以控制時,需要手術治療。
產后惡露不斷從陰道排出,應該注意外陰清潔,勤換護墊。另外,產婦的內衣褲要勤洗、勤換,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一次。
怎樣從惡露看產婦的恢復情況——順產和剖宮產惡露有不同嗎?
順產和剖宮產惡露,實質上兩種惡露并無本質上的區別。從組成成分、惡露量,以及惡露類型上均無差別。但剖宮產由于產婦經過手術創傷,身體虛弱,并且子宮上有創面,故其紅色惡露時間相對要長一些,產后出血量上也較順產多。另外,在發生晚期產后出血時,考慮的原因側重有所不同,順產首先考慮子宮復舊不良,胎盤附著處血塊脫落出血,再次就是胎盤胎膜的殘留,而剖宮產則首先要考慮子宮切口感染發生的出血。
怎樣從惡露看產婦的恢復情況?產婦在產后的恢復是一件大事,覺得要重點認真對待,要知道孕婦的恢復情況,就要從這一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