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生孩子這件事(下)
人們的緊張害怕情緒大多是源于對未知事物的恐懼。比如第一次生孩子,很多媽媽都很緊張害怕,擔心生娃很疼,擔心自己能不能順利誕下寶寶,想順產又害怕被側切。于是,有些準媽媽會在網上搜索臨產征兆有哪些?生孩子過程是什么樣的?什么是分娩鎮痛?什么人群可以打無痛分娩?分娩鎮痛和無痛分娩是一回事嗎?打完分娩鎮痛會變傻嗎?
分
娩
過
程
產力(子宮收縮力是臨產后的主要產力)、產道(包括骨產道和軟產道)、胎兒(大小、胎位及有無畸形)及社會心理因素是決定分娩的主要因素。
分娩經過分為三步(三個產程):第一步,開宮門;第二步,胎兒娩出;第三步,胎盤出宮。
第一產程:開宮門(11~12個小時)
臨床表現
第一產程表現為宮縮規律、宮口擴張胎先露下降及胎膜破裂。
1.宮縮規律第一產程開始時,子宮收縮力弱,持續時間較短約30秒,間歇期較長約5-6分鐘。隨產程進展,宮縮強度增加,持續時間延長,間歇期縮短。當宮口開全時,宮縮持續時間可長達1分鐘,間歇僅1~2分鐘。
2.宮口擴張表現為宮頸管逐漸變軟、變短、消失,宮頸展平并逐漸擴大。開始宮口擴張速度較慢,后期速度加快。當宮口開全(10cm)時,子宮下段、宮頸及陰道共同形成桶狀的軟產道。
3.胎先露下降是決定能否經陰道分娩的重要指標。隨著產程進展,先露部逐漸下降,并在宮開大4~6cm后快速下降,直到先露部達到外陰及陰道口。
4.胎膜破裂胎兒先露部銜接后將羊水分隔為前后兩部,在胎先露部前面的羊水稱前羊水。當宮縮時羊膜腔內壓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時胎膜自然破裂,前羊水流出。 自然分娩胎膜破裂多發生在宮口近開全時。
第二產程:胎兒娩出(1~2小時)
第二產程的正確評估和處理對母兒結局至關重要。鑒于第二產程時限過長與母胎不良結局(產后出血、產褥感染、嚴重會陰裂傷,新生兒窒息/感染等)增加相關,因此第二產程的處理不應只考慮時限長短,更應重點關注胎心監護、宮縮、胎頭下降、有無頭盆不稱、產婦一般情況等。
臨床表現
宮口近開全或開全后,胎膜多會自然破裂。若仍未破膜,可影響胎頭下降,應于間歇期行人工破膜。當胎頭下降壓迫盆底組織時,產婦有反射性排便感,并不自主地產生向下用力屏氣的動作,會陰膨隆、變薄,肛門括約肌松弛。 經產婦第二產程短,有時僅需幾次宮縮即可完成胎頭娩出。
第三產程:胎盤娩出期(5~15分鐘)
臨床表現
胎兒娩出后,宮腔容積明顯縮小,胎盤與子宮壁發生錯位剝離,胎盤剝離面出血形成積血。子宮繼續收縮,使胎盤完全剝離而娩出。
胎盤剝離征象
①宮體變硬呈球形,胎盤剝離后降至子宮下段,下段被動擴張,宮體呈狹長形被推向上方,宮底升高達臍上;
②陰道口外露的臍帶段自行延長;
③陰道少量流血;
④用手掌尺側在產婦恥骨聯合上方輕壓子宮下段,宮體上升而外露的臍帶不再回縮。胎盤剝離后從陰道排出體外。
胎盤剝離及排出方式
①胎兒面娩出式:多見,胎盤胎兒面先排出。胎盤從中央開始剝離,而后向周圍剝離,其特點是胎盤先排出,隨后見少量陰道流血。
②母體面娩出式:少見,胎盤母體面先,的應以的山設開始利西,血液治利離面流出其特點是先有較多陰道流血,胎盤后排出。
分
娩
鎮
痛
女人生孩子最怕的是什么?毋庸置疑,一個字“疼”。分娩鎮痛的目的是有效緩解疼痛。同時可能有利于增加子宮血流,減少產婦因過度換氣而引起的不良影響。產婦自臨產至第二產程均可分娩鎮痛。
分娩鎮痛的基本原則
①對產程影響小;
②安全、對產婦及胎兒不良作用小;
③藥物起效快,作用可靠、給藥方法簡便;
④有創鎮痛由麻醉醫師實施并全程監護。
分娩鎮痛種類:
(1)非藥物鎮痛:產痛與精神緊張相關,因此產前應進行宣教,強調分娩是一個自然的生理過程,足夠的心理支持,獲得產婦的主動配合。非藥物鎮痛包括調整呼吸、全身按摩、家屬陪伴、導樂,可單獨應用或聯合藥物鎮痛法等應用。
(2)全身阿片類藥物麻醉:可以通過靜脈注射或肌內注射間斷給予,也可以通過患者自控性鎮痛。
(3)椎管內麻醉陣痛:通過局麻藥作用達到身體特定區域的感覺阻滯,包括腰麻、硬膜外麻醉或腰硬聯合麻醉。
實施硬膜外麻醉分娩時,第二產程初產婦最長不應超過4小時,經產婦不應超過3小時。
對于人體來說,心情舒展,肌肉也會放松,心情越緊張,肌肉就會繃得越緊。而胎寶寶要通過狹窄的生殖道,此時如果肌肉太緊繃了,胎寶寶就不能順利通過。
生孩子雖然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其中涉及到很多專業的分娩知識,準媽媽如果可以提前學習,比如學學怎么正確呼吸,自己也可以消除一些緊張情緒,這樣可以給自己的分娩帶來好處,讓分娩更順利。孕媽的長輩們也可以現身說法,解除她精神和思想上的負擔。最重要的是準爸爸,應該用盡可能多的時間陪伴她,加強和孕媽之間的交流和溝通,給予她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勵,讓寶媽有足夠的安全感。
- 標簽:包翠英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