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飽會發信號,添奶粉不盲目,附0~5歲發育曲線圖自查
母乳喂養的好處如今已經被絕大多數寶媽熟知,如果不是因為一些原因無法滿足寶寶的喂養需求,相信寶媽都不愿意給孩子過早添加奶粉。
然而與讓寶寶餓肚子相比,添加奶粉也是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對于處于哺乳期而選擇適當添加奶粉的行為,我們稱之為混合喂養。
為了給寶寶最精心的照料,如何判斷寶寶需要添加奶粉的時機,以及添加奶粉需掌握的要領,都是寶媽需要了解的知識。
新手寶媽面臨選擇:要不要給孩子添奶粉
雯雯長得又高又壯,懷孕時大家都以為身材豐滿的雯雯肯定奶水充足,然而寶寶生下來后,雯雯的奶水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好。
看著其他寶媽飽受漲奶之苦,雯雯心里反而有點羨慕。
一開始雯雯的奶水還能供得上寶寶吃,慢慢地她發現孩子吃奶時情緒變得不好,還總是哭, 自己心里就犯嘀咕是不是因為不夠吃,要不要添點奶粉。
可是都說6個月內的孩子要母乳喂養。 寶寶此時才四個月,要不要添奶粉成了雯雯的心病。
寶寶是否饑餓,需要媽媽觀察細節做出判斷
寶寶不會說話,對于自己的需求也無法表達,因此不論是喂養還是護理,需要媽媽觀察細節做出判斷。
想知道寶寶有沒有吃飽,不能只從哭聲判斷, 寶寶在5~6個月左右,通常會有一個厭奶期,新手媽媽往往會因此擔心寶寶是不是餓了。
擔心寶寶的飲食是媽媽們的通病,再加上周圍人的對比,對自己奶量的不自信,往往無法把握真正需要給孩子添加奶粉的時機。
母乳中的免疫成分,是奶粉無法提供的因此不建議過早混合喂養。
喂母乳的寶媽,如何判斷寶寶吃飽了沒?
實際上寶寶天生有感知饑飽的能力。如果他覺得沒吃飽,會繼續探尋母乳并銜住乳頭不放,如果媽媽此時已經沒有奶水,就說明寶寶沒吃飽。
而當他吃飽后,會自覺吐出,不會將自己吃撐。
1. 寶寶表現
喂奶時:寶寶能吸吮單側乳房15~20分鐘以上為正常時長,在安靜的場所可以聽到寶寶發出有節奏的吞咽聲。
喂奶后:寶寶精神狀態良好,不哭不鬧,看起來很滿足。并有興趣和媽媽互動,觀察外部環境。
排尿:寶寶的正常尿液應顏色清亮不發黃。每天排尿6次以上,說明攝入的奶水足量。
2. 媽媽判斷
喂奶結束后,有明顯的被“吃空”的感覺,說明寶寶食量良好。判斷寶寶是否處于饑餓狀態,可以根據生長速度判斷。 在這里附上幾張0~5歲兒童成長曲線圖。
家長可根據自家寶寶情況對比數值, 正常標準為處于3%~97%區間,并且從出生后到目前為止的生長趨勢都呈現平穩上升狀態,且與相鄰的曲線走勢相近。
全部符合的話說明寶寶喂養情況良好,不需額外加入奶粉,身體發育正常。
如果低于3%的曲線說明發育遲緩,高于97%曲線則有過度喂養的可能,可能誘發孩子早熟,需引起家長重視。
混合喂養添奶粉的兩種方案,根據寶寶年齡選擇
1. 補充法
補充法適用于10個月內嬰兒,主要以母乳為主,奶粉為輔。
補充法適用于10個月內嬰兒,主要以母乳為主,奶粉為輔。
在母乳后快速沖泡奶粉喂給嬰兒,即使寶寶可能因吃慣了母乳一時適應不了,但如果是真的沒吃飽,也會很快接受。
2. 替代法
替代法適用于十個月以上母乳不足,且有斷掉母乳計劃的嬰兒。
替代法適用于十個月以上母乳不足,且有斷掉母乳計劃的嬰兒。
總體上是以奶粉喂養次數增加,逐漸替換掉母乳, 如果不想很快斷掉母乳,奶粉喂養次數不能超過母乳喂養次數的一半,防止母乳因吮吸刺激減少而停止分泌。
糖果媽媽叮囑:寶寶6個月之后可逐步添加輔食,寶媽可根據自身情況自行選擇喂養方案。
- 標簽:港姐九丑榜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