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越來越近,但用手機購物讓你花錢更多,理性消費很重要!
手機支付更容易讓人花錢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網購盛宴越來越近,鋪天蓋地的購物宣傳已經來襲,各大購物平臺和線下商場的備戰大幕也已拉開。血拼購物的過程總讓人感到愉悅,但每當購物完成之后,回過神來看著自己的賬戶余額和花唄賬單,相信總有不少人會長嘆一口氣。
如今,在移動支付全民普及期間,錢真的越來越不像“錢”了,看不見,也摸不著。有研究發現,相比于過去使用現金支付,使用移動支付可能會讓你在消費中買得更多。國內有機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了一項有關家庭消費的大型調查,發現移動支付平均能推動家庭消費增長16.01%。究竟是什么原因讓大眾在購物中失憶,想不起錢怎么就突然沒了?
移動支付讓消費的痛覺降低
在消費者的頭腦中,會同時存在著兩個賬戶:一個賬戶是用來記錄從消費中體驗到的快樂,被稱為快樂賬戶;另一個賬戶則是記錄花錢時感到的痛苦,被稱為痛苦賬戶。我們在消費時如果是直接用現金進行的,人類大腦之中的各種腺體就會釋放激素,讓你經受一種消費的痛感。當人們看到一樣商品非常貴的時候,大腦中負責處理疼痛的島葉活動就會大大加劇。腦島是與消極情緒喚醒密切相關的腦區,也被認為是消費中痛苦賬戶的重要組成部分。
痛苦賬戶讓人們會感覺到難受,因此遲遲不買。其實,這就是一種“花錢花到肉疼”的感覺。之前在原始貨幣時代,特別是黃金白銀時代,這種感覺非常明顯。正是這種痛感,幫助人們克制自己消費的欲望。
2019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當用電子錢包消費時,人們大腦中的右側腦島的活躍程度要遠遠小于用現金消費時。因此,在人們使用移動支付時,他們的痛苦賬戶并不像使用現金那樣活躍。在傳統的實物交易過程中,消費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過程;而移動支付是一組二維碼的掃碼過程,掃個碼輸入一下密碼就實現了交易過程,在大家的賬戶中體現出來的就是一個數字的減少,直接導致了消費的痛覺降低。
美國普度大學營銷學教授理查德
- 標簽:歷史的進程下載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