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成年人小時候的夢想,絕不是攢錢買房......
本文授權轉載于微信公眾號:國館文化
(ID:guoguanwenhua)
01
最近,看了兩句特別扎心的話:
第一句,任何一個男孩子小時候的夢想,絕對不是買套房。
第二句,任何一個女孩子小時候的夢想,也絕對不是當一個聲嘶力竭吼孩子、還得上班的媽媽。
第一句,任何一個男孩子小時候的夢想,絕對不是買套房。
第二句,任何一個女孩子小時候的夢想,也絕對不是當一個聲嘶力竭吼孩子、還得上班的媽媽。
盡管只是網友的調侃,但也無比感慨。
我想,這應該就是人生吧!
迫于現實的壓力,很多人走著走著就偏離了自己的初衷,最后也不得不一邊嘆氣,一邊接受。
曾經心懷夢想的少年,最后也都變成了只會無限感慨、遺憾的大叔、大嬸了。
02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多少人的一腔熱血,不過最后都被現實磨得一干二凈。
儲殷曾在一個演講中說: “中年人的頭上,都寫著猝死二字。”
從眼睛一睜開,就要想著怎么還房貸、車貸,怎么交孩子培訓班的學費,怎么要給老人好好養老……
所有的一切,都只把人拽進每日的雞零狗碎之中,所謂的夢想,那都是不切實際的空想罷了。
最諷刺的是,年少時的遠大夢想到了中年時就變了白日做夢。
年輕時,表哥做攝影師的想法是有上進心、有遠見;現在表哥做攝影師的想法就是幼稚、不可靠。
每天,表嫂都要因為表哥花錢拍照、買器材而爭得面紅耳赤。
“這是我的夢想,你要支持!”
“那我的夢想呢?我還想去維也納演奏鋼琴呢!”
“…… ”
“這是我的夢想,你要支持!”
“那我的夢想呢?我還想去維也納演奏鋼琴呢!”
“…… ”
兩人何錯之有?
錯的不過就是成年人需要權衡的東西太多,如果撇去所有顧慮,很多人應該都能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吧。
在知乎上有一個問題,既然感到不快樂,為什么很多人都不選擇辭職?
意料之中,在回答區全都是一片哭笑不得。
成年人做選擇,都只能去權衡利益,哪還能顧及喜不喜歡這么矯情的事情。
只要在大街上走一走,你能看到很多很多為生活奔波的人,如果問一問他們小時候的夢想是什么,不會有一個人告訴你,會像現在這般忙碌。
多少人從意氣風發到俗不可耐,不過就是在現實面前低下了頭,為了那些不得已的人和事,只能去做妥協罷了。
03
年少無知時,總覺得活得俗不可耐是一件極其失敗的事情。
可是等到了這樣能看懂生活的年紀,才突然明白,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從意氣風發到俗不可耐的過程。
這幾乎是我們所有人的一個歸宿。
曾聽奶奶說,父親少年時期的夢想就是要做一個詩人,就連詩都寫了好幾本。
可是因為家里條件不好,他主動放棄了讀書的機會,跟著家里去大隊干活掙工分。
從此,他就走上與成為詩人完全相反的一條路。
他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養活一家老小,詩歌不再成為內心的狂熱,每天睜眼閉眼都想著怎么能再多賺一點錢。
而那幾本厚厚的詩集,也不知他藏去了哪里,只是沒有人再見過。
年幼時,我曾問他,夢想是什么?
他笑瞇瞇地說,當一個好爸爸。
當時我很生氣,覺得父親是在糊弄我,怎么有這么不起眼的夢想。
現在想來,反而覺得無比溫暖。
即使,這是父親對生活的妥協,可是“當個詩人”又豈會比“做個好爸爸”更高級呢?
之前看過一個街頭采訪,主持人隨機問形形色色的成年人,雖沒有少年時那般遠大,但也都實實在在很動人。
“女兒能考一個理想的大學”
“今年能脫單”
“可以早點把爸媽接到北京住”
“能多存一點錢”
“……”
“女兒能考一個理想的大學”
“今年能脫單”
“可以早點把爸媽接到北京住”
“能多存一點錢”
“……”
即使面對生活的拷打,多少人都丟失了夢想,只剩下一個個小小的心愿。
可是這樣的人生一點都不庸俗,它反而顯得更加平實、可愛。
04
在《悟空傳》里有這樣一句話: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以為這天地都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錯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
“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以為這天地都是為他一個人而存在的,當他發現自己錯的時候,他便開始長大。”
不管我們曾經的夢想有多么閃閃發光,幾乎所有人的歸宿都是做一個平凡人。
1988年,廣播了《平凡的世界》這本書,一下就在全國火了。
短短兩個月時間,廣播站就收到了1萬封聽眾來信,聽眾累積多達3億人。
短短三個月時間,《平凡的世界》這本書賣到脫銷,要知道當時一瓶茅臺酒的價格是7元,而3.35元一本書都快抵得上半瓶茅臺酒了。
為什么,在那個物資匱乏的年代里,大家能舍得花錢去買一本書。
我想,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這本書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
即使從小就喜歡鄰居家的小妹妹,但礙于兩家極不匹配的家境、兩人極不對等的身份,孫少安還是放棄了愛情,選擇一個能跟著他受窮吃苦的農村姑娘。
即使滿腔的熱血與理想,看得書又高級又有哲理,一直都在努力改變命運,孫少平最終不過也只是一個在井下挖煤的礦工,始終過不了有錢同學那么優渥、體面的生活。
即使與官二代談著轟轟烈烈的戀愛,自以為就能改變命運過上不一樣的生活,郝紅梅最終還是沒能過上城里人的生活,依舊是住在窯洞里,在農村一天天的變老……
即使從小就喜歡鄰居家的小妹妹,但礙于兩家極不匹配的家境、兩人極不對等的身份,孫少安還是放棄了愛情,選擇一個能跟著他受窮吃苦的農村姑娘。
即使滿腔的熱血與理想,看得書又高級又有哲理,一直都在努力改變命運,孫少平最終不過也只是一個在井下挖煤的礦工,始終過不了有錢同學那么優渥、體面的生活。
即使與官二代談著轟轟烈烈的戀愛,自以為就能改變命運過上不一樣的生活,郝紅梅最終還是沒能過上城里人的生活,依舊是住在窯洞里,在農村一天天的變老……
這就是現實,不管你再不甘平庸,最后依舊要過得平凡人的生活。
依舊要為一日三餐所煩惱,依舊要成為一個凡夫俗子。
就像書中寫得那般:“也許人生僅有那么一兩個輝煌的瞬間
- 標簽:南方電視臺tvs1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