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多膽固醇,當心增加高血壓和死亡的風險!
吃過多膽固醇有害健康
燕聲
隨著生活質量的持續改善,很多人的餐桌被肉食稱霸,粗糧、蔬菜的身影則在我們的視線中漸行漸遠。肥肉、動物內臟、部分海鮮等滿足了眾人口欲的同時,也讓身體持續負重。
近期,哈爾濱醫科大學研究人員發表的一項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研究1991~2011年數據分析發現,膳食膽固醇攝入量逐漸增多的成年人,出現高血壓和死亡的風險均顯著增加,膳食膽固醇攝入量一直較高(大于等于300毫克/天)的人死亡風險也增加。
膳食攝入膽固醇逐漸增加和持續過量均增死亡風險
該研究分析了中國健康與營養調查中8952名成年人的數據。膳食膽固醇攝入量一直較低、逐漸增加、一直較高的人分別占39.1%、28.9%、32.0%。
分析顯示,14年期間,與膳食膽固醇攝入量一直較低(小于150毫克/天)的人相比,膳食膽固醇攝入量逐漸增加的人出現高血壓的風險增加14%,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19倍。膽固醇攝入量一直較高的成年人中,全因死亡風險增加1.26倍。研究者發現,在這兩類人群中,總膽固醇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比值和載脂蛋白B水平也明顯升高。
此前,《美國醫學會雜志》曾發表過一篇“膳食中的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關聯”的主題文章。研究人員發現,食用過多雞蛋、膽固醇會顯著增加成年人發生心血管疾病、死亡的風險。除了蛋黃,其他包括紅肉、加工肉類、高脂乳制品(黃油或者生奶油)等在內的食物都含有高水平的膽固醇。但研究人員強調說,這項研究并不是否定雞蛋/膽固醇的作用。作為健康飲食的一部分,人們需要攝入適量的膽固醇。
膽固醇并不是越低越好
很多人認為膽固醇是有害的,于是選擇多吃素來控制膽固醇。實際上,血漿膽固醇水平和三餐的膽固醇攝入量并不是一回事,而且膽固醇是人體必需物質,并不是越低越好。
人體內的膽固醇來自兩個渠道,食物的消化吸收(稱為外源性膽固醇)和體內自身的合成(稱為內源性膽固醇)。而血里的膽固醇,大部分不是吃進去的。研究發現,即便從食物中攝入了大量的膽固醇,仍然會有大約60%的血漿膽固醇來自體內的生物合成。另外,有些高血脂患者即使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完全不攝入膽固醇,血漿膽固醇濃度也只能下降10%~25%。因此,即便是素食人士,也照樣可能使血膽固醇水平升高。
很多研究還發現,攝入膽固醇過高增加疾病風險,并不是因為膽固醇本身,而是因為吃了太多的動物性食品,而蔬菜、水果和全谷豆類不夠,這是不利于健康的。這說明,如果血漿膽固醇濃度真的過高,不能只用限制膽固醇的辦法。
控制膽固醇,除了調整飲食,還需多運動
那么,如何把膽固醇控制在合理范圍呢?專家分析,引起膽固醇升高的主要因素有:遺傳因素;膳食因素,如愛吃肉、動物內臟和油膩食物;超重或肥胖;體力活動少;飲酒;精神壓力等。
北京安貞醫院心臟內科中心主任醫師溫紹君建議,高膽固醇患者可以通過膳食療法來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首先是少吃肉類食品、精致食品、油炸食品和糕點,少吃脂肪高的食品,喝牛奶最好選擇低脂、無脂品種。雞蛋每周只能吃2~4個。多吃一些淀粉和纖維素高、熱量低的食物,如干豆類、燕麥、大麥等。同時要注意經常鍛煉身體,以減輕體重、降低血壓、減少壓力,提高心血管功能。
一般來講,改變膳食幾周后,患者的膽固醇就會下降,下降幅度依賴于體重和膳食改變的情況。但如果一段時間后仍不能使血膽固醇降到理想水平,就需及時就診。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 標簽:考研政治
- 編輯:馬可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