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接種疫苗后發生排異怎么辦
接種疫苗是每個孩子小時候都會做的事情,但由于疫苗是滅活的病毒,所以難免發生排異反應,如果寶寶在接種疫苗后出現輕微的腹瀉,一般不需特殊處理,只要注意給寶寶多補充水分,及時更換尿布,保證充足的休息,兩三天就能復原。如果寶寶腹瀉嚴重,并持續3天以上不見好轉,應及時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另外有的寶寶在接種滅活疫苗后6—24小時會出現體溫升高的現象,其中大多數在37.5℃以下,僅有少數疫苗如百白破疫苗可引起38.5℃左右的發熱,一般持續1—2天,很少有3天以上。接種減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麻風腮疫苗、水痘疫苗等出現發熱反應是由疫苗病毒輕度感染所引起的,出現發熱反應較晚,一般在5—7天開始有短暫的發熱。這種發熱消失也快,1—2天可退燒。疫苗不同,接種疫苗后的發熱反應發生率也不同,輕微發熱一般不需處理,只要加強觀察,適當休息,多喝開水,注意保暖,防止繼發感染。體溫較高者,應該去醫院作對癥處理,必要時要補液。
![](/d/file/2014-12-20/a31ccbec0122abda58c021df31cd0147.jpg)
寶寶接種疫苗后發生排異怎么辦
臨床資料顯示,卡介苗接種后較為常見的合并癥是化膿性淋巴結炎,發生率約為0.5%—4%,多與卡介苗菌種、劑量、孩子年齡、接種途徑及接種人員的技術水平有關。如果發炎的淋巴結腫大不超過1厘米,屬于正常反應,不必處理。如果腫大超過1厘米,且發生軟化,又不能自行消退,可在嚴格消毒的情況下做局部抽膿。如果局部已經破潰流膿,可撒上異煙肼粉,再用消毒紗布包扎,同時口服異煙肼,劑量按每天每公斤體重8—10毫克計算,療程約1—3個月。切忌用不衛生的方法擠壓或隨便切開排膿。
在接種疫苗后無其他原因而出現的皮疹當中,以蕁麻疹最為多見,一般在接種疫苗后數小時以至數日發生。特殊皮疹,如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風疹疫苗于接種后5—7天出現稀疏皮疹,一般7—10天消退。麻疹疫苗引起的皮疹非常輕微。水痘疫苗接種后12—21天常見有丘疹、水泡或皰疹出現,一般不多,約在10顆以下,不會結痂,經治療均可痊愈,預后良好。
接種百白破三聯疫苗,接種后常常出現發熱與局部反應,約有2%—6%的小兒接種后發熱達到39℃或以上,5%—10%打針局部明顯紅腫或疼痛,持續48小時以上。個別嚴重者還會出現驚厥或神經系統癥狀,此類孩子以后復種不可再用百白破三聯疫苗,應改用白破二聯針,因為神經系統反應通常由百日咳菌苗所引起,出現高熱者可服退燒藥,出現驚厥及神經系統癥狀者應及時就醫。接種麻疹疫苗一般很少出現嚴重反應,約有5%—15%的孩子在接種6天后開始發高燒,持續可達5天以上,最好請醫生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