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期的寶寶們都懂“讀心術”
也許很多人納悶,剛出生的寶寶們,還不會說話,并不會讀懂爸爸媽媽們在說些什么,但是嬰兒們還是知道父母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原因是什么呢。其實,相對于年齡大的孩子,嬰兒期的寶寶們情緒感受能力是非常強烈的。下面,就看看專家向大家剖析的嬰兒寶寶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吧!
一個才幾個月的小嬰兒坐在嬰兒椅上。他的媽媽坐在對面。媽媽雙手握著嬰兒的小手,正在逗孩子玩兒,看起來十分愉悅。小嬰兒被媽媽逗得咯咯發(fā)笑,手舞足蹈。突然媽媽沉靜下來,一臉漠然。
小嬰兒看著媽媽,繼續(xù)嘰里咕嚕“說”著話,看媽媽沒有反應,他一邊笑,一邊用小手拍打媽媽。媽媽依然一臉漠然。小嬰兒再度嘗試,想要吸引媽媽的注意,可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于是,他沮喪地哭了起來…
孩子越小,情緒感受力越強
一個才幾個月的小嬰兒坐在嬰兒椅上。他的媽媽坐在對面。媽媽雙手握著嬰兒的小手,正在逗孩子玩兒,看起來十分愉悅。小嬰兒被媽媽逗得咯咯發(fā)笑,手舞足蹈。突然媽媽沉靜下來,一臉漠然。
小嬰兒看著媽媽,繼續(xù)嘰里咕嚕“說”著話,看媽媽沒有反應,他一邊笑,一邊用小手拍打媽媽。媽媽依然一臉漠然。小嬰兒再度嘗試,想要吸引媽媽的注意,可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于是,他沮喪地哭了起來。
這是一個典型的心理學實驗。這個實驗表明,即便是幾個月的嬰兒,他們對媽媽的情緒也有著強烈的感受力。
另一個實驗更加神奇。
同樣是媽媽與嬰兒面對面。首先,媽媽以愉悅的表情向嬰兒表達一些愉悅的情緒。嬰兒接收到媽媽這種愉悅的情緒,顯得十分開心,手舞足蹈,不時咯咯發(fā)笑。
接著,媽媽改變臉上的表情,表現得很不開心,或者換之以其他負面的表情,但表達的卻是一些愉悅的情緒。嬰兒依然顯得很開心,似乎看得出媽媽的表情與真實的情緒有反差,認為這很滑稽,并作出了積極的回應。
之后,媽媽再度變換表情,裝出一副笑臉,去表達一些負面的情緒。嬰兒看到媽媽的笑臉,顯得很困惑,繼而哭了起來。當媽媽再度以前兩種方式跟嬰兒互動時,他又表現得很開心。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媽媽以負面的表情表達負面的情緒,嬰兒立刻又哭了起來。
實驗的結果呈現出驚人的一致,嬰兒總是能揭開媽媽虛假的表情面具,敏銳地察覺到媽媽真實的情緒,并以咯咯發(fā)笑、手舞足蹈等積極的方式回應媽媽那些積極的情緒,以哭等方式回應媽媽的負面情緒。
從這個實驗可以看出,嬰兒對他人的情緒有著非常好的感受力,并且在接受外界信息時,他會忽略表情,呈現情緒優(yōu)先的特點。
出于好奇,很多家長私下也作過同樣的嘗試。結果發(fā)現,越小的孩子,對情緒的感受力越強,越大的孩子,越容易被表象所蒙蔽。孩子的這個特點,可以解釋我們育兒過程中面臨的很多困惑。
老一輩的人們都知道,年齡越小的寶寶們靈性也就越大,其實,這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寶寶們的情緒感受能力。當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由于受到父母們及其他家人們的育兒教育和溝通的影響,很多孩子天生的感知能力相應地受到了蒙蔽,因此,父母們一定要在日常的育兒工作中注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