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堆黑乎乎的東西到底是什么!
產婦分娩后隨子宮蛻膜特別是胎盤附著物處蛻膜的脫落,含有血液,壞死蛻膜等組織經陰道排出稱為惡露。一般情況下,產后三周以內惡露即可排凈,如果超過三周仍然淋漓不絕,即為“惡露不盡”。在中醫典籍《胎產心法》中提到:“由于產時傷其經血,虛損不足,不能收攝,或惡血不盡,則好血難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因此,惡露不止多與“虛損”或“血瘀”有關。
惡露
惡露類別
(1)血性惡露:色鮮紅,含大量血液,量多,有時有小血塊。有少量胎膜及壞死蛻膜組織。血性惡露持續3到4天,子宮出血量逐漸減少,漿液增加,轉變為漿液惡露。
(2)色淡紅含多量漿液。少量血液,但有較多的壞死蛻膜組織,宮頸黏液,宮腔滲出液,且有細菌。 漿液惡露持續10天左右,漿液逐漸減少,白細胞增多,惡露變為白色惡露。
(3)白色惡露:粘稠,色澤較白。含大量白細胞,壞死組織蛻膜,表皮細胞及細菌等。白色惡露持續3周干凈。
正常惡露有血腥味,但無臭味,持續4到6周,總量約250ml-500ml,個體差異較大。
通過對惡露的觀察,注意其質和量、顏色及氣味的變化以及子宮復舊情況,可以了解子宮恢復是不是正常。
巴利語 asubha。指身上所出不潔之津液。如膿、血、尿、屎等。惡,為憎厭之義;露,即津液。據心地觀經載,自見己身,三十六物惡露不凈。又無量壽經卷下謂,生、老、病、死皆苦,且惡露不凈,故無可樂者。
處理惡露
惡露的處理可用消毒棉,容易過敏的人也可以自己制作。將脫脂棉剪成5厘米大小,經過煮沸消毒后浸泡在2%的硼酸水或來蘇液中,或者浸泡在稀釋1000倍的消毒皂液中。隨之將消毒過的脫脂棉裝入帶蓋的容器中,這樣使用起來很方便。脫脂棉煮沸的時間只需要5分鐘即可。
更換脫脂棉時應在排尿排便之后,一定要在洗過手之后進行。在擦拭便尿的時候,要由外陰部向肛門方向擦拭。如果相反進行的話,就會把肛門部的雜菌帶入分娩后留下的外陰部的傷口中,有引起感染的可能。
再者,不許用同一塊消毒棉擦兩次。每擦一次要更換一塊。消毒后要立即墊上新的布巾或脫脂棉,隨后系上丁字帶或月經帶,墊脫脂棉時,要把紗布墊在上面,否則棉絮就會粘在外陰部上。
產后內消外調1+1完美組合去除惡露
觀察惡露 觀察一下你的惡露情況是否正常。有些惡露屬于異常情況,應當引起注意
分娩后兩天來,陰道里仍然淋漓不盡,不斷有些像血水一樣的液體流出來。醫生說,那是“惡露”,是正常現象。但是,看到那些鮮紅色的黏液,中間還混有血塊,心里總是不放心……
專家說:你可能是第一次聽到“惡露”這個詞。
產后,隨著子宮內膜(特別是胎盤附著地方的內膜)脫落,子宮分泌的黏液等也隨之從陰道內流出,這就是惡露。正常的惡露有些血腥味,但是不臭,總量大約為500~1 000毫升。一般情況下,惡露大約在產后3周左右就干凈了。
產后第一周,惡露的量較多,顏色鮮紅,含有大量的血液、小血塊和壞死的蛻膜組織,稱為紅色惡露。
1周以后至半個月內,惡露中的血液量減少,較多的是壞死的蛻膜、宮頸黏液、陰道分泌物及細菌,使得惡露變為淺紅色的漿液,此時的惡露稱為漿性惡露。
半個月以后至3周以內,惡露中不再含有血液了,但含大量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和細菌,使惡露變得黏稠,色澤較白,所以稱為白色惡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