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爭強好勝心理如何正確引導
爭強好勝心理如何正確引導
首先,教師應多途徑引導家長正視孩子的爭強好勝心理與行為?梢酝ㄟ^家長園地、班級網絡平臺等途徑,向家長介紹幼兒爭強好勝心理,引導家長了解其原因、利弊以及該如何正確對待;也可以組織家長參與活動,現場為家長分析講解;對于某些特別需要關注的孩子,教師可以通過面談、電話或網絡與家長單獨交流。
其次,教師要引導孩子正視輸贏。教師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為孩子樹立良好的行為榜樣。通過實際行動引導孩子正確面對失敗。比如:和某班開展拔河對抗賽,結果本班輸了,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孩子們:“雖然這次輸了,但我們已經努力了,老師一樣開心。”孩子們會明白,輸了并不可怕,關鍵是輸了之后能把挫敗化為奮進的動力。
再次,教師要注意教學過程中的策略。教師要避免對孩子進行不正確的語言暗示,“看誰第一個坐好”等語言,應轉換成對兒童行為的具體要求,如“看誰坐得直”,這樣傳遞給兒童的信息就不是“只有第一名才是好的”,而是“我做到了老師要求的就能得到肯定”。教師要根據孩子的氣質、性情等特點,對孩子的行為作出不同反饋。對于外向好強的孩子,不能一味地肯定和表揚,適當的時候需要潑些冷水,讓孩子經受點挫折;對于內向不爭的孩子,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就特別重要。此外,教師要用縱向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發展,慎用橫向比較。
最后,教師要幫助孩子恰當地評估自己的能力,并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例如,可以通過“大獅子和小老鼠”等教學活動,引導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面對自己的長處,贏是正常的,面對自己的不足,輸也是正常的。當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優勢和不足后,在活動中就能坦然地面對“輸”。
母嬰小編溫馨提示:知道了兒童爭強好勝心理如何正確引導,為了更好的保證孩子的成長教育,父母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且孩子也要恰當地評估自己,有利于解決“贏得起也輸得起”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