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穿鞋的三大誤區影響骨骼發育
寶寶開始學走路,是爸爸媽媽們都喜出望外的,看著寶寶一步一步站起來,父母們也是感到十分驕傲和欣慰。那么寶寶會走后,自然就要開始穿鞋,但是育兒知識告訴我們,穿鞋也是有一定講究的,如果走進了穿鞋誤區,則就有可能影響寶寶的身體發育。
寶寶穿鞋的三大誤區 影響骨骼發育
一、鞋底的彎曲度不是越大越好
童鞋鞋底要有適當的厚度和軟硬度,但鞋底過軟的話就不能支撐腳掌,容易使寶寶產生疲勞感。其實,鞋的舒適感除了來自合適的軟硬度外,還取決于鞋底的彎折部位,很多童鞋的彎折部位在鞋的中部,即腳的腰窩處,這樣容易傷害寶寶比較嬌弱的足弓。科學的彎折部位應位于腳前掌的跖趾關節處,這樣才與行走時腳的彎折部位相符,利于骨骼的生長發育。
二、鞋幫、鞋面不是越軟越好
兒童骨骼、關節、韌帶正處于發育時期,平衡穩定能力不強,如果鞋幫太柔軟的話,腳在鞋中得不到相應的支撐,會使腳左右搖擺,容易引起踝關節及韌帶的損傷,還可能養成不良的走路姿勢。因此,童鞋的后幫應該是硬挺、包腳的,從而減少腳在鞋內的活動空間。童鞋的鞋面如果太軟,會難以抵抗硬物對腳趾的沖撞,加上寶寶走路有用腳踢東西玩的習慣,鞋面過軟則可能對兒童的腳趾有不利的影響,甚至造成傷害。不過,腳背處的鞋面還是要柔軟些,以利于腳部的彎折。
三、鞋底不是越厚越好
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穿厚底鞋,能夠防止腳底受凍,起到保護腳的作用。但是在行走時,鞋隨著腳部的運動需不斷地彎曲,鞋底越厚,彎曲就越費力,尤其對于愛跑愛跳的寶寶來說,厚底鞋更容易引起腳的疲勞,并進而影響到膝關節及腰部的健康。另外,厚底鞋為了表現曲線美,往往加大后跟的高度,這會令整只腳前沖,破壞腳的受力平衡,寶寶正在骨骼生長期,如果長期穿高跟鞋,對脊椎和腳骨的發育都是不利的,甚至嚴重者將使大腦、心臟、腹腔的正常發育受到影響。因此,兒童鞋適宜的鞋底厚度應為5毫米至10毫米,鞋跟高度應在6毫米至15毫米之間,不宜太高,當然有點厚度還是有好處的。
所以,這三個誤區是家長們很容易進入的,同時也是很多育兒經驗不充足的家長不注意的地方。幼兒時期的骨骼發展對一生的影響都是很大的,尤其是身高和形體方面,所以,家長們要重視起來,也可以向母嬰專家詢問兒童穿鞋的一些基本常識,以免犯下致命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