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招幫助孩子逃離睡眠危情時刻
2入睡的依賴性:如果媽媽們對幼兒睡眠中的哭醒,采取不理不睬的態度,這樣會加重孩子對睡覺的恐懼心理,從而影響睡眠;相反,孩子睡眠一有動靜即予以反應,則很容易導致孩子對媽媽依賴性的形成,以致加重夜睡的癥狀;
3入睡的環境質量差:睡眠周圍的環境不好,如噪音、溫度和溫度等,太暖會使睡眠變淺;太冷則可由睡轉醒;
4經常更換撫養人:父母由于忙碌,經常把孩子象“踢皮球”似托付別人照管,孩子生活在一種經常變換的環境中,就象到一個新的環境中不易睡著一樣,孩子的睡眠造成影響。
5父母親情緒低落:孩子長期生活在父母對生活的哀嘆聲中,孩子會受到父母的不良情緒的波及,晚上睡不好;
6孩子的氣質:平時脾氣暴躁經常無端發火的兒童其睡眠障礙的發生率是溫順、聽話孩子的2倍;
7喚醒閾:早晨不易喚醒、相對神經系統成熟較晚的孩子容易出現睡眠障礙。
專家提醒:睡眠障礙對孩子身體健康有影響
孩子睡眠障礙的存在無疑會直接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而睡眠質量能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睡眠不足的孩子易煩躁發怒、食欲降低、體重不增,還會引起入睡困難,夜間易醒等癥狀,因而造成惡性循環。
5招幫助孩子逃離睡眠危情時刻
夜驚、尿床、夢游是深度睡眠常見情況,經常是正常現象而非生病,一般不需要治療,隨著年齡的增大,大腦皮層抑制功能逐漸完善,癥狀可自行消失;兒童暫時性失眠(俗稱“睡不著”)往往是由于情緒變化引起,此種情況不必使用催眠藥;專家們強調,采取以下措施有助于防范睡眠障礙:
1從小養成良好的入睡習慣。乳兒睡前不含乳頭,母親不要拍抱著或搖著嬰兒入睡再把他放到床上,也不要唱催睡曲哄孩子入睡,也不要養成陪著孩子入睡的習慣;
2孩子滿2歲時可以單獨分床入睡,孩子的臥室應光線稍暗,空氣新鮮,清潔安靜,被子太小與舒適度都應該合適,孩子分床睡對培養孩子獨立入睡的能力非常有好處,如果長期習慣了與媽媽在一起睡,那么稍大一點再分開由于形成了依賴性,自然睡不好;
3有些孩子睡覺之前喜歡聽父母講故事,故事的內容會對孩子的睡眠造成影響,所以孩子睡前作好不要閱讀或觀看緊張的確故事書或電視片,也不要聽恐怖的故事;
4孩子睡不好有些是孩子自身的疾病造成的,及時治療影響睡眠的某些疾病如感冒發燒鼻塞、佝僂病、蟯蟲病等,孩子的睡眠狀況自然會得到改善;
5對個別睡前哭鬧嚴重或煩躁不安、焦慮、失眠的孩子,可在兒科醫生指導下先用半衰期短的催眠藥如安定、水合氯醛等,達到鎮靜催眠的療效。
當孩子出現以上的狀況,媽媽們一定要重視。另外,孩子睡前不能吃東西,不能玩耍,以免影響孩子的睡眠質量。孩子在睡覺之前最好是由媽媽給孩子講睡前故事,啟蒙故事伴隨著孩子入眠,可以避免孩子出現睡夢中驚醒和說夢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