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是習慣性流產的原因之一
阿蓮已經2次了,很想要一個孩子的阿蓮,在第二次流迫切地找婦產科醫生尋找兩次無故流產的原因。最后,經過一輪檢查,醫生診斷是因為母嬰血型不合,使得胎兒在母親內發生溶血,最后引致流產。以后再要密切注意并進行適當治療。
溶血是習慣流產的原因之一
區計劃服務站的陶副站長表示,母親和胎兒之間的血型不合,是引發習慣性流產的其中一個原因。如果孕婦沒留意,即使胎兒保住,也可能因為溶血所產生的大量膽紅素進入腦細胞,引起中樞神經細胞的中毒變,即使幸存也會影響病兒的智力發育和能力。
據介紹,母嬰血型不合主要有兩種:RH型和ABO型。當母親血型為RH陰性、胎兒為RH陽性時,母親可因RH致敏產生抗體,此抗體經胎盤進入胎兒血液引起溶血。同樣,當孕婦為O型血,胎兒為A或B型時,孕婦體內可產生抗A或抗B抗體,隨血流進入胎兒體內就可產生溶血。由此可見,引起胎兒RH型溶血,其母親血型一定為RH陰性,其父為RH陽性,胎兒亦RH陽性時才能發病。若父為RH陽性,胎兒為RH陰性時就不會得病。同理,ABO溶血時,孕婦必為O型,丈夫為A型、B型或AB型時,胎兒才有可能為A型或B型,從而產生溶血癥。當然,如果父親的血型為O型或A2型時,胎兒的血型就可能是O型或A2型,即使母親為O型血,也不會引起血型不合。
陶副站長建議,有過死胎、死產、新生兒黃疸或原因不明性先天性腦損害者;或孕婦年齡超過35歲,或孕婦為O型,丈夫為A型、B型或AB型者,或丈夫為RH陽性,妻子為RH陰性者,再次懷孕時,就要警惕母兒血型不合溶血癥的發生。
母嬰血型不合
也可生出寶寶
婦產科劉醫生說,血型不合帶給胎兒或新生兒的危害性已愈來愈被人們所重視,隨著醫學檢驗技術的不斷提高,診斷血型不合的正確率大為增加。可用多種方法測定孕婦血清中有關抗體來估計胎兒的預后。
此外,即使真的檢驗出母嬰血型不合,也可通過現代技術,以降低孕婦體內的抗體提高胎兒的生存能力,盡量延長其在子宮內的壽命,防止其過早離開母體,即流產或。血型不合的孕婦要在醫療條件較好的,盡量避免新生兒窒息。新生兒也要在兒科醫生監護下,仔細觀察黃疸或貧血癥狀,以便盡早采取治療措施。對最嚴重的溶血患兒,還可采用換血療法,使瀕于死亡的溶血兒獲得新生。
RH血型不合一般不發生在第一胎,是由于第一胎懷孕時,孕婦體內產生的抗體量較少,還不足以引起胎兒發病。隨著妊娠次數的增加,若不予治療,則胎兒溶血癥會加重,常導致流產或早產。ABO溶血癥,病情較輕,較少引起胎兒死在子宮內,但它可在第一胎就得病。為防止多次妊娠使孕婦血中抗體愈來愈高而引起血型不合的危險性,就不應該多次做人工流產,避免第一胎人工流產,可以間接地減少血型不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