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別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作為父母老師,要時刻關注孩子的。簡單的說,心理健康應從娃娃抓起。
心理學專家指出:一個人的個性是從幼兒到青少年階段逐步發展定型的,假如忽視了孩子在成長時期的心理健康問題,任由孩子的種種不良習慣或是關乎心理健康的問題發展下去,很可能會對他(她)的心理健康產生消極影響。
據調查,我國近三成人心理健康都存有不同程度的障礙,其中,32%的青少年有心理健康問題。最新一次全國4~16歲少年兒童心理健康調查發現,我國兒童的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生率高達13.9%。有關部門還對中、小學生做了一次抽樣調查,結果發現,中學生中有2/5左右的孩子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些數據表明,青少年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較成人更為嚴重。……以上令人震驚的事例和統計數字清晰地告訴廣大家長,應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
健康包涵了三個基本要素:⑴軀體健康;⑵心理健康;⑶具有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社會適應能力是國際上公認的心理健康首要標準,全面健康包括軀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部分,兩者密切相關,缺一不可,無法分割。
在現代文明的今天,影響人們正常學習、工作、生活的諸如精神障礙、性格缺陷等心理健康問題已引起了醫療界的特別關注。據統計,影響人們心理健康的原因,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與少兒時期的一些經歷有關。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TAGS標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