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待小兒口齒不清
有許多的孩子已經發育到可以流利說話的階段了可是仍然還是口齒不清,我們的父母該如何做呢,下面就是筆者為我們分析的方法希望能夠學習牢記哦!
口齒不清是在兒童言語發育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發育遲緩,經過及時糾正是可以克服的,但如果不及時消除問題,有部分兒童會慢慢形成不良發音習慣,吐字不清,形成較嚴重的語言障礙,產生閱讀困難,影響學習成績,甚至影響到孩子長大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
兒童智力正常但語言發育遲緩或說話不清的原因主要有三種:1.聽力問題;2.構音器官異常;3.兒童心理行為問題。可表現為單獨或多種言語和語言能力異常,包括聽力、講話能力、理解語言能力、表達語言能力和語言程序處理能力。
對這樣的孩子,首先要進行聽力檢查,排除聽力障礙。現在的聽力篩查技術可以在嬰幼兒生后3天進行聽力檢測,在其3個月內明確其聽力狀況,并能在咿呀學語前(1歲內)進行聽力康復,強化語言訓練。而不至于到孩子2~3歲甚至更晚時,由于不能講話或講話不清,才發現聽力不好,這時孩子的舌肌已較僵硬,大腦語言發育的高峰期已過,讓孩子從感知聲音、感知語言、理解并會正常說話,道路會漫長而艱辛。
其次是因家庭語言環境差造成的孩子開口困難(功能異常),常見情況是父母晝夜忙于工作,把孩子托付給老人或保姆看護,不常交流,家庭缺乏充分的情感、母愛等感官刺激或過分溺愛和約束等,同時家庭中南方話和北方話并存,都會導致孩子理解困難,表達困難,影響語言發育,一般經個體化語訓和家庭指導后就發音清晰了。
再者是兒童心理行為問題,例如兒童孤獨癥、口吃、選擇性緘默癥等,則需要到專業醫院診治。
一定要注意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情感溝通交流,在發現自己的孩子有這樣那樣的語言問題時,要引起足夠重視,早期鑒別,尋求醫務人員的幫助,讓孩子在家庭、學校、醫院、社會的共同關注和愛護下孩子健康成長。
孩子口齒不清并不可怕的哦。我們的爸爸媽媽一點要找準原因幫孩子渡過此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