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殺手讓孩子失去自信
4.破壞性批評孩子
破壞性批評是對孩子自尊心無情剝奪。
當孩子做錯了事情,家長希望通過批評來使孩子改掉缺點,我們把他批評孩子的行為看作一個作用力。當這個作用力打在孩子的行為上,即你的批評針對 是他的行為,孩子會朝你希望的方向去發展的。反之,這個作用力打在孩子的人格價值上,即你攻擊的是孩子作為人的價值,將使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尊嚴沒有價值, 逐漸真的喪失自尊和價值。
今天孩子沒有認真做完作業。你對他進行指責:“你怎么這么不愛學習!你就是一個沒毅力的孩子!……”你在直接攻擊他的人格,他只是一次不認真, 你一句話他就變成一個沒毅力的孩子了!孩子的頭腦中留下這樣的信息:“媽媽說我是個不認真、沒毅力、不愛學習的孩子。”這些對孩子人格的否定評價將存留在 孩子的潛意識里,形成負面的心錨。而另一方面,他會想“我都學習了那么長時間,只玩了一會……”他會找出一大推的理由,你的批評根本沒有起到讓他認識到錯 誤的作用。
如果你的孩子有逆反心理,那么你孩子還有救。因為這表明,他還有自尊心,你傷害他的自尊,他就拿起這塊盾牌來和你對抗。就好像人在打架時急了眼,不管是掃帚還是刀子,拿來就用。我們的孩子的反應也是同樣道理,他不管你說的道理對錯,隨時準備還擊。
當孩子一旦放棄了對抗:“反正你認定我是個撒謊的孩子,那我就撒謊!”說明自尊心已經被傷透了,徹底破罐破摔。沒有了自尊心的孩子你已經無法透 過語言的方式來校正他的行為。我們看到有多少父母,他們“辛辛苦苦”把孩子的自尊心破壞掉,然后又怨天尤人:“他怎么就成了這樣的人呢?”難道這樣還不足 以引起家長們的警示嗎!
5.“人前教子”
如果想摧毀一個孩子的自尊心,你只要當面批評他的缺點,讓他沒有反駁的機會,一下子就大功告成了!
太多的時候,孩子不聽話,在人前屢屢“造次”,我們家長感覺傷了自尊,就大聲呵斥孩子。我們傳統的教育理念認為這是正常的。殊不知,當眾批評只 能讓孩子暫時懾于壓力,不敢抵抗。更重要是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惡言惡語不用多一次就夠了,一下子就可以把孩子幼小的心靈給傷害了!
每個家長必須明白,即使再幼小的心靈也會非常敏感。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如果得不到足夠的尊重,將導致孩子正在建立的自尊心被無情地扼殺。在這個問 題上,很多家長都存在一個誤區,他們遵循“人前教子,人后教妻”古訓。認為在外人面前,在家庭的公開場合,可以直接教育訓斥孩子,只有這樣孩子才能有記 性,才能印象深刻從而改掉毛病。這些錯誤做法導致的結果和家長希望的恰恰相反——這樣的孩子在人群中表現得行為粗魯、粗暴無禮、輕率、目無尊長。請檢索一 個你在家庭教育中是否有類似行為:
對自己的嬰兒生氣時,尖聲叫嚷,咒罵。
高聲訓斥年幼的孩子:“閉嘴!讓你說話了嗎?”“再不聽話把你扔在這兒,看誰來管你!”
用言語威嚇十幾歲的孩子:“如果不聽話就再也不要回家來!”“我沒有你這樣的兒子(女兒)!”
對孩子的行為橫加指責,破口大罵:“如果你不老實呆著,我就扒了你的皮!”
甚至有些家長采取讓孩子當眾跪著,公開羞辱孩子以期使孩子變好。
試想,有沒有一個成年人能夠忍受另一個成年人近乎凌辱的對待?而孩子的弱小決定他們除了服從以外別無選擇。而成年人卻不斷以愛的名義在固執的用 成人世界的規則強行約束孩子、傷害孩子。全然不顧成年人的規則和孩子世界的規則是不同的,不顧孩子的行為背后肯定有他自己的理由。我們親手培植了孩子的無 禮和傲慢,然后再向全世界埋怨:“這個孩子他怎么能這樣……”
在不被尊重的孩子的感覺里,自己未被尊重是因為自己是不值得被尊重的,所以很多看起來張狂自負的孩子,內心卻并非看起來那么對自己滿意,他的行為表現只是在以對自己的感覺來對待別人。
知道了五大殺手讓孩子失去自信,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既要讓孩子接受,又不要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家長要時刻銘記:在人格上,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主體。孩子生來就有權利得到尊重。請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領導、同事、朋友一樣尊重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