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鬼或是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已經上幼兒園大班的文文(化名)非常怕“鬼”,尤其是到了晚上,必須得有大人陪伴在他左右,否則只要離開一會兒,文文就會大呼小叫,就因為怕“鬼”來傷害他。母嬰專家指出,像文文這樣對“鬼怪”有著恐懼心理的兒童還很多。專家指出,孩子怕鬼或是家庭教育方式不當。
心理專家張凌女士說,在兒童身上表現出的這些恐懼現象,家長一定要有足夠的重視,要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采取健康的方式不斷進行干預和糾正,避免兒童心靈受到永久傷害。
有恐懼心理的孩子真不少
蘇州科技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一本心理咨詢登記冊上,僅在今年1-5月份的時間內,就有40多位家長針對孩子的不同恐懼心理進行了咨詢。其中有因為怕鬼不敢獨處的,有因為怕鬼經常做噩夢的,有因為怕鬼而害怕黑暗的,有因聽到某個異常聲音就哇哇大哭的……還有不少兒童因為恐懼心理而脾氣急躁、性格孤立,甚至發生了自殘(抓、咬或敲打自己)現象。
蘇州科技學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專家張凌老師告訴記者,以文文為例,從表面上看,文文與其他小朋友并無不同,性格比較開朗,是位天真活潑、惹人喜愛的孩子。當他父親將他帶到中心來時,小文文也不“認生”,在其父親的指引下,小文文還與張凌老師交談起來并做了好朋友。但當張老師詢問小文文為何懼怕鬼怪時,他毫無顧忌地說:“鬼很恐怖的,我怕他們會吃掉我,所以我不敢一個人呆著。”
家庭教育方式不當是主因
對于文文怕鬼的原因,張凌老師說,由于文文的父母都有自己的事業,文文出生后,就將文文放在了鄉下的爺爺奶奶身邊,一直到孩子3歲時,文文的父母才將他接到身邊。但文文在鄉下生活的日子里,爺爺奶奶在文文不聽話時,就用“不聽話就有鬼來吃掉你”等恐怖的話語嚇唬文文。長期以來,文文只要一聽有 “鬼”,便立即停止調皮,而且非常聽話。久而久之,“鬼”成了文文最有效的“恐嚇劑”,但同時也帶來了負面效應:文文晚上睡覺時經常會做噩夢、說夢話,有時還大喊大叫,說著“怕鬼”之類的話。
張凌老師說,孩子產生恐懼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與家庭教育的健康與否有著很大的影響。她說,有些大人喜歡給孩子講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或在孩子不聽話時用鬼嚇唬孩子,這都會使孩子產生恐懼,如果父母在講鬼怪故事時加上表情動作的渲染,孩子會更加害怕。有些父母不為孩子選擇電視內容,使得一些電視片中的恐怖鏡頭被孩子看到,如恐怖片中的鬼怪、兇殘畫面和打打殺殺的血淋淋的鏡頭,引起孩子出現恐懼心理。
發現苗頭應及時采取措施
那么,孩子的恐懼心理能否消除呢?據張凌老師介紹,恐懼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孩子出現恐懼的心理也是正常的,少的、弱的刺激對孩子不會構成傷害,如果出現強刺激要及時給予安撫,以免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家長發現孩子有恐懼心理,要及時消除孩子的恐懼感,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生活環境。首先要了解孩子害怕的真正根源,切莫責備和嘲笑孩子“膽小”,要從情感上多關懷、多摟抱和愛撫孩子,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或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如果可能,父母應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時間來陪伴孩子,關注孩子的情感變化,多了解孩子,并嘗試用說故事的方式教給孩子關于鬼神的科學知識,消除孩子的恐懼。另外,做父母的還應慎選電視節目和圖書,盡量避免讓孩子接觸那些恐怖、血腥的節目或書籍。
小編溫馨提示:孩子怕鬼或是家庭教育方式不當。為了更好的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我們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如果家長實在沒有辦法化解孩子的恐懼感,專家建議家長不妨找心理醫生對孩子的恐懼感進行心理干預,這樣效果可能會更好。